炎炎夏日里,环卫工人们奋战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城市的整洁与美丽。连日来,记者走近宜城“城市美容师”,体验和记录他们无畏“烤”验,用汗水“擦亮”城市容颜。
高温下的“异味战场”
7月26日上午9时许,记者跟随安庆京环公司清淤工朱小平来到迎江区山城锦绣花园小区,该小区化粪池堵塞,需要清淤。朱小平手握一根钢筋棍,他将钢筋棍的一头插进化粪池井盖上一个窟窿里,用力按压钢筋棍另一头,井盖一头翘起,顿时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令人作呕。
接着,朱小平和队友们便开始疏通化粪池。队友方平和拿着一根两米多长的大挖勺,一勺一勺地将化粪池里表面的稠粪舀出,随后将高压疏通车上的管子伸进化粪池,将稠粪冲碎,再将吸粪车的管子伸进化粪池,开始吸粪。
此时,地面上热浪蒸腾,清淤现场弥漫着臭味,朱小平和方平和的额头上都滚落下豆大的汗珠。从事清淤工作30多年的朱小平介绍,以前他们这个行当叫掏粪工。“以前清淤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舀粪。”朱小平告诉记者,第二步是用一根长约5米、宽约6厘米的竹片疏通化粪池管道,将竹片一头伸进化粪池管道里来回捅。“相比以前,现在清淤难度小多了,主要是因为清淤设备更新了。”朱小平说。
当天上午,在清淤现场,记者也将钢筋棍一头插进另外一座化粪池井盖上的窟窿里,用力按压钢筋棍另一头,试了好几次才将井盖打开,十分吃力。随后,记者拿起身旁的大挖勺,屏住呼吸,学着方平和的样子在化粪池里舀粪,恶臭顿时袭来,令人作呕。钢制的大挖勺拿在手上比较沉,记者舀了一会,感到手臂发酸,身上已是汗流浃背。
“化粪池里的沼气容易让人发晕,刚开始不适应是正常的。”朱小平说,他第一次掏粪也是在炎热的夏天,当时因为臭气熏得受不了,他吐了一地。“有一次,我接到通知,前往水师营农贸市场公厕疏通化粪池。当时经过现场勘察,发现有经营户在化粪池上贴了地砖,导致无法打开井口进行疏通。看到这种情况后,我打开旁边的窨井,跳到井内顺着管网来到化粪池里面,扒开池内粪便和其他杂物,终于将疏通了堵塞的管网。”朱小平告诉记者,还有一次,他接到通知前往一垃圾转运站疏通污水池,赶到现场时发现污水池内淤泥和杂物较多,吸粪车根本抽吸不了,需要人工下到池内把沉淀的淤泥用桶拉上来。他立即穿上皮衣做好防护措施下到池内,一股难闻的气味令人窒息。他每作业15分钟就要从池内上来休息喘气10分钟,此次作业一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污水池终于被疏通。
“这些情况,我们清淤工经常遇到,化粪池里面苍蝇蚊虫多,粪便溅到身上也是常事,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朱小平说。7月26日,记者跟随朱小平,共对石化大湖南区6栋和7栋、德宽路9栋、石化二村9栋和19栋、玉虹街79一3栋、新河小区14栋等居民区的化粪池进行了清淤。
科技助力“城市美容师”
7月27日清晨,安庆京环公司经开项目部机扫班驾驶员方吉权就驾驶着护栏冲洗车,在安庆站附近的湖心北路上忙碌着。当天上午,他的任务是冲刷清洗湖心北路全段交通护栏。“考虑到是周末,今天我四点多就起床出门,要在安庆站周边热闹起来之前,把这一带的交通护栏先清洗好。”方吉权告诉记者。
经过约两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湖心北路上的交通护栏全部冲洗完毕。“以前,环卫工人拿着抹布弯着腰擦栏杆,现在开车冲洗,既方便又快捷。”方吉权说。
7月27日,同方吉权一起驾车上路作业的还有安庆京环公司机械化清扫车队的队友们,他们按作业计划出发,洒水车、洗扫车完成“冲——扫——吸”一体化作业。
2017年,我市开始实施城区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安庆京环公司累计投入各类环卫作业车辆、机具共计1141台,其中作业机动车辆234台、各类电动作业机具907台,实现城区道路保洁机械化作业率由过去的10%提升到现在的95%以上。“过去清扫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安庆京环公司资产与后勤部副部长杨阳说,传统的环卫保洁常被戏称为“扫帚加簸箕”,而如今,科技赋能让清洁有了“最强大脑”。
“从过去的人力三轮环卫车,到如今洗扫一体车的广泛应用,再到高压冲洗车、深度保洁车等高科技设备的投入使用,宜城的环卫作业已经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机械化协同作战的跨越式发展。”7月27日,跟随车辆作业的杨阳说,近年来,安庆京环公司不断加大道路机械化组合作业力度,多机联合、深度清洗,充分发挥高压清洗车、洗扫车和路面养护车等优势,结合人工密切配合,对主次干道进行“洗、扫、吸”全覆盖水洗机扫作业,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路面清扫保洁作业。
7月27日下午,记者走进安庆京环公司智慧平台中心,一块大型屏幕上显示着全市环卫作业的分布数据,数以百计的点位有序串联,在智慧环卫管理平台上构建起覆盖全域的设施网络,它们如同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数字神经元”,精准传递着每一处设施的运行脉搏,为精细化管理筑牢数据基石。
据安庆京环公司智慧平台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化环卫监管系统实现作业全程可控,借助卫星定位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垃圾清运车辆轨迹、行驶速度等数据,并接入管理平台,动态调整作业路线,让作业质量从“事后检查”变为“事中管控”,清运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近年来,安庆京环公司通过搭建智慧监管平台、推进机械化作业等科技赋能环卫等创新举措,实现了环卫设施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智控的跨越,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注入强劲动能。如今,该公司正以“科技赋能、精细管理、服务民生”为指引,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从‘汗水环卫’到‘智慧环卫’,变的不仅是管理手段,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杨阳说。
用汗水“擦亮”城市容颜
炎炎夏日里,安庆京环公司的环卫工人们坚守岗位,他们下足“绣花功夫”,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大街小巷,用汗水和辛劳守护市容市貌。
7月28日上午,负责安庆经开区菱建东区卫生保洁的许桂云,一手握着扫帚、一手提着簸箕仔细清扫着路上的垃圾,她将沿路清扫的垃圾倒进垃圾收集车里后,又继续前行进行保洁。许桂云除了清扫路上的垃圾,还要清理绿化带内的杂物和擦拭果皮箱等环卫设施。一轮保洁工作下来,她已是满头大汗。
当天上午,为了体验环卫保洁工作,记者跟随许桂云一手握着扫帚、一手提着簸箕,沿着小区道路一边走一边清扫保洁,不到20分钟,记者已是汗湿衣襟。尤其是弯腰清除地砖缝隙等处的垃圾和杂物时,更是累得气喘吁吁。
“有的绿化带由于难以进入、不易打扫,成为日常保洁的难点区域。”7月28日,安庆京环公司经开区项目部二中心主任苏小香一边在绿化带里捡着垃圾一边告诉记者:“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盲点,即使是藏在绿化带深处的垃圾和杂物,只要我们发现了,哪怕返工也要清理干净。”由于苏小香负责的片区人流量大,除了和同事们一起清扫路面外,她每天还要开着三轮保洁车在辖区内来回巡查,发现垃圾就要及时清理,她每天巡查的路程加起来都要超过20公里。
哈玉英是菱湖南路、湖心路等几个路段的保洁班长,每天,她开着三轮保洁车督导各条路段卫生情况,并随时捡拾垃圾。在她的保洁车里,除了扫帚、簸箕,还有铲子、钳子、抹布等清洁工具。“我们看到‘牛皮癣’要及时清除,垃圾箱、果皮箱要每天清洗,垃圾必须每日清运,公厕由专人负责。跟以前相比,我们现在的责任更重了。”哈玉英说道。
“安庆京环公司实行社区保洁网格化管理,定人定岗定责。”哈玉英介绍,社区保洁人员每天对社区的大小道路、入户楼道、花坛等进行集中清扫;及时铲除社区信息栏和墙面小广告,对社区内乱堆放的杂物、建筑垃圾、废弃旧家具、枯树枝等进行清理;有计划、有组织地清洗社区房前屋后苔藓、油污等地带,不留死角,完成保洁工作,为社区“颜值”提升贡献专业力量。
另据了解,安庆京环公司针对夏季蚊蝇多等情况,加大公厕保洁力度,配备灭蚊产品,全面做好公厕防疫消杀工作。由于公厕人流量大、人员进出频繁,该公司公厕管理员对坐便、蹲便等进行全方位消毒,减少公厕内细菌残留及滋生,杜绝传播隐患。为确保公厕正常使用,该公司对城区公厕内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安全检修,重点对水冲管道、洗手盆等设施进行检查,对公厕内破损的设施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公厕内设施设备完好无损。(全媒体记者 汪秀兵 通讯员 汪 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