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通讯员7月19日电(通讯员 涂樱)2025年7月5日。为了响应国家缩小城乡差距的号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蓓蕾”志愿者抵达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隽水小学,开展了为期24天的支教活动。通过暑假爱心学堂为小朋友们的成长助力。
志愿者们支教的第一天,先在班级里面选取了各种各样的委员,同学们纷纷进行了自我介绍,气氛热烈而融洽。这些小朋友们有的来自通城县第一小学,有的来自南门小学,互相不认识,但在自我介绍中逐渐熟悉了彼此。志愿者老师们也纷纷进行了自我介绍,用亲切的话语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因为志愿者们为刚上完大一的新生,他们没有经历过太多社会实践,初来乍到还有些紧张,但四年级小朋友们的纯真笑容和热情互动,以及很高的包容性逐渐化解了志愿者们的紧张心情。同行的涂老师在第一次进入班级里面讲课时说她一开始走上讲台很紧张,总要做很多的心理工作,说服自己不要紧张。但当她看到小朋友们有趣的自我介绍,如:我的爱好是整蛊我的同桌、我的特长是“抄”做作业时,她的心理就慢慢地放松了下来。涂老师说自己没那么紧张了。尤其是上课时看到同学们好奇的眼神和目光,自己ppt播放有些错误同学们也会温心地提醒她。涂老师感觉自己没那么紧张了,更好的投入到教学之中。
图为小朋友们正在展示绘画课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涂樱 供图
随着支教活动的深入,志愿者们不仅传授知识,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里的陈思瑶老师讲了一节关于民族建筑的美术课,她首先介绍了各种民族建筑的特点和风格,然后引导孩子们动手绘制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出充满想象力的建筑,课堂气氛活跃,作品充满童趣。孩子们在课堂上互动热情,他们了解了各种民族的特色民居,还用画笔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的特色民居,如蒙古包、吊脚楼等。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特色民居,有的结合了现代元素,有的融入了奇幻色彩。陈老师耐心指导,孩子们也勇于展示自己的画作给老师看,课堂氛围和谐,孩子们在创作中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孩子们的作品展示环节,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志愿者们也被孩子们的创意所感染,纷纷加入到绘画中,与孩子们共同创作。这种互动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更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知识与友谊,而志愿者们也在实践中成长,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在于心灵的共鸣。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这次支教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也让自己在教学方法、心理调适等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们沟通。
![]() |
图为志愿者正在上民族特色建筑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涂樱 供图。
志愿者们也安排了作业辅导课,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同时,志愿者们也批改了孩子们的作业,耐心指出错误,鼓励他们改正。负责四年级一组的涂老师每天都会批改孩子们的暑假作业,细致的发现孩子们的错误并进行修正指导。她发现孩子们的英语暑假作业错的有点多于是便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了英语辅导小课堂,针对常见错误进行详细讲解,让错的多的孩子利用大课间30分钟的时间来办公室修改错误。并在旁边进行细心辅导。同行的其他几位老师也会修改负责的组内作业,并在作业辅导课进行耐心的讲解与监督。在作业辅导课中,只要孩子们举手,志愿者们就会过来帮同学们答疑解惑。对于错的多的孩子,在办公室进行改正后,老师们也会进行鼓励教育。例如,一位孩子不愿配合老师占用他的娱乐时间辅导作业,老师会耐心的和他沟通,让他专心改错,教育他要沉住心,好好学习。当这位同学改完错后,老师微笑着表扬了他的进步,并给小朋友买了怡瓶可乐作为对他的奖励。教育他要好好写暑假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态度也更加认真。
图为志愿者正在办公室教小朋友们改错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涂樱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