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座城市,一种荣耀,一项精神传承。今年,黄石时隔25年再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凝聚了全市各方推进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报推出“八一”建军节黄石退役军人工作系列报道,讲述军政军民团结奋斗的故事,展示黄石推进退役军人工作的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
山清水净、屋舍俨然、开窗皆景……28日,走进大冶市金山店镇火石村,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在眼前。
一朵小鲜菊,富一方乡亲。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空心村”,近10年来,在“兵支书”陈林的带领下,用鲜花产业闯出一条乡村振兴路,发展成了“全国文明村镇”。
前不久,陈林被省委组织部选树为担当作为“好支书”。
返乡当选“兵支书”
当下,火石村循环种植产业园大棚里成片菊花含苞待放,这里也成了孩子们的研学打卡基地。
往里走,只见一位皮肤黝黑、两鬓微白的汉子,正用乡音给孩子们讲解鲜花种植知识。他便是金山店镇火石村党支部书记陈林。
1980年出生的陈林,是火石村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用陈林的话说,“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陈林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
18岁那年,他如愿穿上军装。在部队服役期间,陈林刻苦训练。在一次军事演习中,陈林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在一次完成爆破任务后,陈林再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从一名普通战士到士官班长,陈林说自己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部队和组织的培养。服役期间,陈林还自学拿到了成人大专学历 。
退役到地方后,陈林白手起家,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在大冶和黄石两地置了房,把母亲接来城里照料。
2016年,火石村老支书因病去世,金山店镇动员他回村参加选举。当时正处于事业高峰期的陈林,毅然选择了返乡。
那一年,陈林顺利当选,成了名副其实的“兵支书”。在第一次党员大会上,陈林请求村民给他5年时间干满一届,承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没想到这一干就是近10年。
闯出乡村振兴路
“陈书记是退役军人,敢想敢干。”这是村民对陈林的评价。
因为没有成规模的产业,火石村经济发展落后,村民外出务工,土地也闲置荒废了不少。上任后,陈林大刀阔斧为村民谋的第一件实事就是将土地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发展本村产业。
在陈林的带领下,全村1000多亩土地统一流转,交由村集体合作社开发管理。合作社在种植传统水稻、油菜等作物的同时,注重新型农业产业培育,先后引进丑柑、大棚草莓、西瓜、湘莲等高收益农产品种植项目。
从那开始,每年村民年底拿到分红,进合作社帮工拿工资,带动15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村民朱原明说:“在家门口,每月就可以拿到2000元的工钱,生活越过越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这两年,火石村通过前往云南、江苏等地学习,探索“联村发展”,建立构建“村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培育鲜花中药、油菜加工等特色产业,积极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菊花种植面积,带动了群众增收。
一朵小鲜菊成了村民致富“主角”。在种植大棚内,陈林引进了水肥一体化的自动灌溉系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量。
同时,火石村还利用闲置的学校场地,建起了烘干库和冷冻库,打造集菊花种植、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农特产品产业链。
如今的火石村发展药用菊花种植200亩、大棚鲜切菊花50亩,并建成2000平方米冷藏、烘干生产车间。仅鲜花产业就能增加村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兑现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承诺。
陈林介绍,在产业推动下,到今年底火石村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将达到3000万元。(记者 吴海峰 实习生 张思雨 李品卓)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