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消息(通讯员 黄渝涵 报道)7月29日,武昌理工学院知行书苑支教调研团成员在大坪乡草鞋村希望家园托管班,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心语心愿·彩绘未来”的深度关怀活动。该活动聚焦留守儿童心理状态与梦想表达,通过科学访谈、沉浸式手工体验与艺术共创,精准探寻孩子们内心世界,引导其自信表达、树立积极理想,为乡村儿童的心灵成长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上午,团队成员王彤彤与三年级学生黎嘉欣等数名儿童进行了细致的一对一访谈。在安静的空间里,王彤彤以开放、耐心的态度,专注倾听孩子们关于家庭生活、学业压力、同伴交往以及对远方父母深切思念的真实心声。面对敏感话题,她运用专业沟通技巧营造安全氛围,引导孩子们敞开心扉,吐露平时难以言说的困惑与期盼。下午的活动转向更具创造性的梦想表达。团队成员黄渝涵精心策划了“星光筑梦”环节。她引导孩子们将彩色纸条折叠成一颗颗精巧的星星,并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郑重书写其中。孩子们神情专注,将“成为一名老师”、“考上理想的大学”、“发明能让爸爸妈妈早点回家的机器”等质朴而闪耀的愿望,封存在亲手制作的星辰之中。黄渝涵阐释其设计理念:“将梦想‘书写’并‘封存’于星星内部,是一个极具仪式感的具象化过程。它能有效帮助孩子们将朦胧的愿望转化为清晰的目标,增强其对未来的掌控感与期待感。每一颗星星,都是他们心灵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光点。”
紧随其后的“彩石绘世”活动,巧妙地将个人梦想的抒发延伸至对理想世界的集体畅想与共建。孩子们以朴素的石头为天然画布,用明丽的颜料描绘心中美好世界的图景:清澈溪流环绕的校园、阳光下携手嬉戏的伙伴、炊烟袅袅的温馨家园……这些承载着童真愿景的彩石,最终汇聚成一幅充满希望与生命力的长卷。黄渝涵进一步解读其深层意义:“从‘我的梦想’(星星)到‘我们的世界’(彩石),活动的内在逻辑是引导孩子由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拓展至对美好社会环境共建的向往与担当。这不仅鼓励自由表达,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其积极的社会情感与责任感。”活动尾声,团队成员张紫涵特别注意到一位总是安静坐在角落的小男孩。在真诚的交流中,当被问及他的彩石画作时,小男孩指着画中那间明亮的教室和讲台,轻声却坚定地说:“这是我以后想当的老师待的地方。我们托管班的老师特别好,我也想……成为像她那样的人,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在学校里也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这句朴素而真挚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张紫涵,她在调研笔记中记录道:“孩子们的心灵如同这些石头,表面或许沉默质朴,内里却蕴藏着无比珍贵的梦想胚芽。我们的使命,便是拂去尘埃,创造让这些胚芽得以沐浴阳光、破土生长的沃土。”
武昌理工学院知行书苑调研团的草鞋村之行,以严谨的调研精神与充满人文温度的活动设计,生动诠释了“从心出发,以爱赋能”的实践宗旨。当承载着个体心愿的星星被小心珍藏,当描绘着共同理想的彩石熠熠生辉,调研团不仅精准捕捉了留守儿童心灵深处蓬勃的渴望与坚韧的力量,更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信念的种子:纵使山海相隔,关爱永续;纵然前路漫漫,梦想可期。这份以专业素养与赤诚之心守护的心光,正指引着孩子们勇敢地表达自我,坚定地向上生长,去追寻并拥抱属于他们的辽阔星辰与壮丽山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