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大思政课·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银龄故事润乡野,青春智慧助兴
为深入挖掘湖北省十堰市汽车工业的文化底蕴,推动银龄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5日奔赴“中国车城”十堰,开展以“解码汽车文脉,助力乡村发展”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银龄群体价值,探索退休汽车工人技艺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一、追溯车城根脉,解码汽车工业精神
实践团队首站走进十堰汽车博物馆,系统了解从“二汽”到“东风”的辉煌历程。泛黄的图纸、老旧的工具、经典车型实物……一件件展品串联起十堰从偏远山村蜕变为现代化工业重镇的奋斗史,让队员们深刻感悟老一辈建设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博物馆之行不仅夯实了团队对车城文化的认知,更激发了青年学子传承工业遗产的热情。
二、走访银龄工匠,聆听“车轮上的记忆”
在村干部带领下,服务队深入马家沟村及东风退休工人社区,与参与“三线建设”、早期东风卡车制造的退休师傅展开面对面访谈。80岁的马师傅动情讲述“用榔头和扳手打造国之重器”的峥嵘岁月,张奶奶娓娓道来车间里师徒相授的温情故事。队员们详细记录修车绝技、生产口诀等口述史料,让“银龄智慧”得以数字化留存。退休工人们纷纷表示:“看到年轻人愿意听这些‘老故事’,我们的心血总算有了新传人。”
三、对话青年技师,搭建技艺传承桥梁
调研中,团队发现传统修车技艺面临“代际断层”困境。为此,服务队组织退休工人与青年技师开展“技艺对话”活动。老工人现场演示“听声辨故障”“手工调校发动机”等经验技巧,青年工人则分享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数字化方法。双方碰撞出“传统智慧+现代科技”的融合思路,为银龄经济与产业创新共生提供了实践样本。
四、献策乡村振兴,创新“汽车文旅”模式
通过多日调研,团队结合十堰汽车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潜力,向马家沟村委提出“汽车文化赋能乡村旅游”的可行性方案。建议依托村落工业遗址打造“汽车主题民宿”,开发“老工人故事体验馆”“修车技艺非遗工坊”等特色项目,将银龄群体的文化资本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动能。该方案获得村委高度认可,计划于秋季启动试点。
五、青春与银龄共鸣,共绘发展新图景
活动期间,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关怀、技艺传承课堂、文化调研报告等形式,构建起银龄群体与青年学子的“双向赋能”纽带。退休工人们感慨:“年轻时造车,现在‘造人才’,这份价值感比拿奖章还珍贵。”队员李同学表示:“聆听前辈故事,才明白‘工匠精神’不是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坚持。”
此次实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以青春之力解码十堰汽车文脉,为银龄经济注入温度与深度。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进“汽车文旅”项目落地,推动形成“老有所为、青有所学”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与地方文化传承贡献持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