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社区居民急救技能水平,强化公众生命安全保障意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急救“护”乡,星火守安康实践团于2025年7月7日走进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以“急救技能传习,守护生命安康”为主题的急救知识宣传活动。实践团成员凭借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搭建急救技能学习与实践的平台,筑牢基层生命守护防线。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居民游客介绍急救知识 韩延洋 摄)
心肺复苏教学:专业演示,实操夯实
活动现场,实践团聚焦心肺复苏术开展实战教学。成员们遵循专业规范,分步演示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清晰阐释“用力压、快速压、少中断”核心原则。随后,指导参与者借助人体模型实操练习,护理专业学生以扎实的医学知识与耐心态度,纠正按压位置偏差、呼吸配合不当等问题,让居民切实掌握这一挽救心搏骤停患者的关键技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游客一起进行心肺复苏操作韩延洋 摄)
海姆立克法精讲:分层教学,情景赋能
在海姆立克急救法讲解环节,实践团进行精细化分层教学。针对成人急救,成员示范“施救者站于患者背后,一脚前插形成支撑,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抵于脐上两横指剑突下方,另一手包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的标准流程;面向1岁以上儿童,调整为跪姿/坐姿、减小冲击力度的适配操作;对1岁以下婴儿,切换为“拍背压胸法”——俯卧拍背、仰卧压胸交替实施;针对孕妇/肥胖者,明确冲击位置改为胸部中央。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居民进行心肺复苏演示操作 韩延洋 摄)
同步开展的情景模拟环节,实践团设置异物梗阻不同场景,配合错误动作纠正指导(如冲击方向偏差、力度不足等),让居民直观感受操作要点。延伸教学中,演示利用椅背、桌角的自救方法,并强调“异物排出后仍需就医检查,规避内脏损伤遗漏风险”,完善急救知识体系传授。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居民寻找正确判断部位 韩延洋 摄)
校社协同实践:专业输出,守护民生
此次活动是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深化校社合作、赋能基层急救科普的实践探索。护理学院学生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守护社区居民安全的实际行动,既提升公众急救能力,也锤炼自身实践技能。仙女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高校实践团的专业介入,为社区急救知识普及注入活力,助力构建“人人懂急救、人人能急救”的基层安全生态。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游客讨论心肺复苏知识 韩延洋 摄)
后续,实践团将持续拓展急救知识宣传半径,深化校社协同育人、护民模式,以护理专业之能、青春担当之力,为更多社区筑牢生命急救防线,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书写高校服务社会的生动篇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韩延洋 摄)
通讯员:董姝妍、施杰皓、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