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书院藏文脉 青春志远续薪火


颜回书院藏文脉 青春志远续薪火

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文化是深埋的根脉,滋养着乡土的精神家园。7月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孝感分队走进大悟县金岭村,将探寻的目光投向古色古香的颜回书院。这座沉淀着儒家智慧与红色记忆的文化地标,正等待着年轻力量的解读与守护,队员们以青春为舟,以实践为桨,在文化传承的长河中划出属于新时代的浪花。

 

踏入金岭村,颜回书院的青砖黛瓦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宛如时光遗落的文化珍宝。推开院门,墨香与热血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书架上,儒家古籍静静伫立,泛黄纸页间“仁义礼智信”的千年哲思如清泉流淌,字里行间的批注墨迹,藏着历代读书人薪火相传的坚守;墙壁上,将军故事墙如展开的历史长卷,炮火中的冲锋、绝境中的坚守、军民鱼水的温情,随斑驳图文在眼前铺展,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直抵人心。两种文化在此交融共生,织就金岭村独有的文化肌理,队员们未及细品,便已被这份厚重的底蕴深深吸引。

 

微信图片_20250708143007.png


图为颜回书院遗址一部分。 杨思源 供图

为解码文化交融的密码,“志远”服务队化身“文化寻脉者”,分路展开探寻。古籍组的队员们轻执书卷,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仿佛与千年先哲对话。他们细致记录每本书的年代、装帧与破损细节,与管理员交流时,从传统“金镶玉”修复技法的精妙,到现代恒温保存的科学原理,笔记本上密密匝匝的字迹,写满了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你看这古籍的包角,用绫绢细细包裹,老一辈就是这样把文化一点点护下来的。”队员小李轻抚书页,眼中满是感动。

 

红色文化组则沿着将军故事墙开启“红色溯源”,他们逐字品读事迹,用镜头定格历史瞬间,更循着乡音走进村落。在85岁的张爷爷家,葡萄藤下的摇椅轻轻晃动,老人将将军们扎根乡村、带领群众垦荒的往事娓娓道来,队员们围坐倾听,录音笔里装满了带着泥土芬芳的红色记忆。“这些故事有温度、有力量,比文字更能打动人心。”队员小王在调研日志中写道,字里行间满是震撼。他们还设计了“红色情景剧”“故事广播站”等方案,让红色精神在乡土间真正“活”起来。

 

调研间隙,书院庭院变身“文化共享台”。队员们用乡音讲古籍里的家风故事,把将军事迹里的家国情怀融入生活点滴。村民们搬来小板凳围坐倾听,老人点头附和,孩童眼中闪着好奇的光。“原来老祖宗的道理和将军的精神,都是咱过日子的本分!”村民李大妈的话让现场暖意融融,这场分享让文化从书架与墙壁上走下来,化作村民心中的认同感。

 

微信图片_20250708135621.jpg


图为志愿者们合影留念。 杨思源 供图

夕阳为书院镀上金边,“志远”服务队带着古籍保护手册、红色故事集锦、文化活化方案踏上归程,每一页都浸透着青春的执着。此次颜回书院之行,是青春与文脉的深度对话,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让儒家文化的温润与红色精神的炽热,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持续生长,让儒红交融的文脉在青春守护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