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晓勤 通讯员 李后荣)曾经,淤塞发黑的排三支渠污水横流,乱搭乱建挤占公共空间,垃圾随意堆砌……234国道旁的熊口镇庆丰村四组塆台,是村民心头挥之不去的“脏乱差”痛点,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发展。然而,短短一个月后,这里却蝶变为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全市最美塆台”,村民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幸福笑容。这场华丽逆袭的背后,正是熊口镇以党建为引领,交出的一份生动乡村振兴答卷。
破局之策:“码”上聚力启新程
“以前的环境,真糟心!夏天一到,污水臭气熏天,窗户都不敢开,苍蝇蚊子乱飞。”村民郭友为曾对此满脸无奈。如今,环境变美了,大家的心情也跟着舒畅了。
面对长期积累的沉疴旧疾,该镇并未选择大包大揽的传统方式,而是创新性地借助“幸福马上来”二维码平台,精准捕捉到45户村民“盼整治、盼宜居”的强烈呼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套高效的“专班攻坚、党员带头、民主议事”三级联动机制迅即启动。由镇农办牵头,联合林业、水利、城建等部门组建的专项整治小组火速行动。该镇主要负责人三赴现场,深入塆台各个角落,与村民恳切交谈,了解需求痛点。“必须摸透问题,找到最优治理方案,让村民真正受益。”经过反复论证,最终敲定“林水结合、以绿治乱”的生态治理路径。
方案既定,七场深入恳谈的“塆台夜话”随即展开。夜幕下,村民们围坐热议:“收益分成比例要更合理”“村规民约需完善”……经过充分讨论,最终探索出“承包人出资疏渠+村组出地管护+收益七比三分成”的可持续模式,明晰了权责利。
“这个模式让我们心里有底,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以前是政府催着干,现在是我们抢着干!”村民蒋万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行动是最有力的号召。4名党员率先垂范,主动拆除自家杂屋,认领绿化责任区。“党员就该带头!家园自己建,责无旁贷。我们带头,村民肯定跟上!”党员梅军的话掷地有声,犹如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村民们“自己家园自己建”的热情,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华丽转变。
“党员都行动起来了,我们哪能落后?自己的村子当然要自己建!”村民们纷纷响应,积极投身到环境整治的热潮中。
生态之变:绿笔点睛绘新景
“现在渠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宜人,我每天都会沿着渠边散步,别提有多舒心了!”村民郭爱玲笑容满面,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治理之道,贵在可持续。熊口镇创新实施“三绿工程”,不仅成功解决了环境顽疾,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聚焦排三支渠核心痛点,实施“疏挖+栽植”工程。1000株速生杨沿渠挺立,如卫士守护河道;渠中巧妙地种植了莲藕,夏日里“岸青水绿”,荷香四溢,让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推行“门前三包”积分制,将房前屋后的绿化成效进行量化,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彭烈安夫妇等村民主动捐出多肉、坛罐,打造“微花园”。“用闲置物美化环境,还能换积分,一举两得!”彭烈安乐呵呵地说。如今,“比学赶超”争当“护绿先锋”蔚然成风,整个塆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该镇还引导村民盘活房前屋后空间,发展“树上果、林下金”立体庭院经济——果树下套种时令蔬菜,生态养殖家禽,形成了绿色高效的“林下经济”模式,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院里种果树蔬菜,养点鸡鸭,一年能增收不少,日子更有盼头了!”村民郭友文喜上眉梢。
振兴之果:幸福答卷谱新篇
如今,走进庆丰村四组塆台,雨污分流让碧波在绿树的映衬下更加清澈,“幸福树”下欢声笑语不断。15户村民自发拆屋修建的便民路,如一条条纽带串联起家家户户,让村庄的交通更加便捷。昔日“杂草过人高”“污水横流”的“问题塆台”,已成功蜕变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家园,并荣获“全市最美塆台”称号。
“村子现在就像公园一样美丽,饭后出来散散步,心情格外舒畅。外村人都羡慕得不得了!”村民们言语间满是自豪。
这场美丽蝶变的背后,是治理模式的深刻转变。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群齐心干”,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已深深扎根于村民心中。村民参与率高达98%,15户村民甚至主动放弃青苗补偿支持建设。“自己村子,当然要出力!大家齐心协力,村子肯定会越变越好!”
庆丰村从“单一农耕”到“生态产业”的成功实践,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激起了层层绿色涟漪。周边吴家垸、新林等村纷纷前来取经。“看到庆丰村的成功,我们也要把村子建好!学习经验后,准备回去大干一场!”周边村民信心十足,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乡村振兴不是‘独角戏’,而是党群同心、携手共绘新篇的‘大合唱’。”熊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以庆丰村为样板,持续深化“党建+生态+治理”模式,让更多乡村在党建引领下,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