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里的传承与创造

7月8日,在参与非遗体验活动时,我与湖湘纸影来了一场奇妙相遇,从聆听讲解到亲手创作,再到舞台展演,每一步都满是收获。

一、聆听:溯源纸影里的文化根脉

活动中,老师站在屏幕前,为我们讲解湖湘纸影的来源。屏幕上,色彩斑斓的皮影人偶依次排列,带着岁月沉淀的温度。老师说,湖湘纸影起源于民间,曾经是乡村里热闹的文化符号,农闲时、节庆日,皮影戏班子走街串巷,在摇曳的光影里,把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讲给百姓听。

那些久远的过往,随着老师的讲述,在我脑海中渐渐清晰。原来,这看似简单的皮影背后,藏着如此深厚的文化根脉。它是湖湘大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用皮革与光影,搭建起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桥梁。从那时起,我便对这项非遗技艺多了几分敬重,渴望探寻它更多的奥秘。 (图为传承人为我们想起皮影戏的来源,周文婷供图)

二、创作:赋予皮影新的生命色彩

听完讲解,我迫不及待投入创作。眼前的材料,是切割好的皮影轮廓、颜料与工具。我决定制作一个警察形象的皮影——警察守护城市平安,和皮影戏传递美好、守护文化的意义,在我心里奇妙呼应。

调色时,我仔细挑选蓝色涂警服,希望它能展现警察的庄重;用黑色描绘细节,让形象更生动。组装关节时,小心翼翼调整角度,想象着它在幕布后“动”起来的模样。当亲手绘制的警察皮影完整呈现,一种成就感涌上心头。这不再只是传统皮影的复刻,而是我赋予非遗的个人表达,让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对话,开出新的花。

(图为队员制作的作品,周文婷供图)

三、展演:让皮影“活”在当下舞台

最难忘的,是和队员们用自制皮影进行的展演。幕布支起,灯光暗下,我们操控着自己的作品,让小猴子、警察等角色“登台”。手指拨动间,皮影在幕布上跳跃、互动,原本静态的创作,瞬间有了灵魂。

台下的伙伴们笑着、喊着,为情节欢呼。这一刻,我明白皮影戏的魅力从未过时。先辈们用它讲述古老故事,我们则用它演绎当下的创意与热情。传统技艺不是被供奉的标本,而是可以不断创新、融入生活的艺术。在展演的欢声笑语里,非遗传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它属于过去,更属于充满创造力的我们,只要愿意动手、用心传承,皮影戏就能永远“活”下去,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头围队员们演绎皮影戏,周文婷供图)

这场湖湘纸影的体验,从聆听、创作到展演,让我触摸到非遗的温度与活力。它让我懂得,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带着热爱去理解、去创新,让古老技艺在我们这代人手里,继续讲述精彩的故事,连接起过去、现在与未来。

通讯员:周文婷

1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