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通讯员沈勇坤)晨光熹微,又一次温柔地唤醒了高湖街村。2025年7月22日,暑气正酝酿,而村中那方承载着无数童声笑语的“爱心托管班”,早已被一种蓬勃的生气所充盈。孩子们的身影,如同跃动的音符,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谱写着属于他们的成长乐章。新的一天,又将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徐徐展开。
晨曲:色彩的呼吸与思考的沙沙
上午的时光,浸润在创造的宁静与求知的专注里。画纸铺展,画笔轻拈,一节充满童趣的绘画课悄然启幕。空气里弥漫着颜料特有的、略带甜腻的气息。孩子们的眼眸,是未被尘世沾染的清澈湖泊,此刻正倒映着心中跃跃欲试的图景。笔尖游走,色彩便在纯白的疆域上晕染、流淌。阳光下的花草在纸上舒展筋骨,伙伴嬉戏的瞬间被永恒定格。那专注涂抹的姿态,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膜拜,向想象力的源头虔诚献礼。教室里没有喧哗,只有笔触划过纸面的细碎声响,汇成一片创作的潮汐,热情内敛而深沉。
当画纸上的斑斓世界暂时搁笔,另一种专注随之升起。孩子们取出暑假作业,伏案的身影安静下来。难题如小小的礁石,偶尔阻隔了思维的溪流。一只只小手带着探索的勇气举起,像初生的嫩芽渴望阳光。志愿者们俯身低语,耐心如同涓涓细流,浸润着那些困惑的角落。笔尖再次沙沙作响,与轻声的讲解、偶尔的提问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独特的、充满生命力的学习协奏曲。在这里,“敢提问、爱思考”的氛围,并非口号,而是悄然根植于每一次笔尖的停顿与每一次豁然开朗的喜悦之中。
午后的光影:荧幕上的勇气与指尖的魔法
上午的余韵未散,九点半的光影悄然移动。为了嘉许孩子们那份浸透了晨光的专注与认真,一方荧幕亮起,《疯狂原始人》的奇幻世界扑面而来。教室的光线暗了下来,唯有屏幕上跃动的色彩和原始人夸张奇异的服饰、语言、动作,牢牢牵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小小的瞳孔里,映照着咕噜一家穿越丛林、跨越深渊的壮举。当原始人一家挣脱洞穴的束缚,拥抱未知的广阔天地时,那份原始的勇气与对“新”的渴望,也在孩子们的心湖投下石子,激起涟漪。影片落幕,灯光亮起,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意犹未尽的光芒。无需多言,“勇敢”与“拥抱改变”的种子,已在那些紧盯着荧幕的专注时刻,悄然播撒于心田。
下午的时光,则完全交付给了指尖的创造。特色彩泥课程如同一场温柔的魔法仪式。各色柔软的彩泥在孩子们手中被唤醒、揉捏、塑形。他们不再是观众,而是自己小世界的造物主。指尖翻飞,或笨拙或灵巧,却都饱含着热忱。千纸鹤的优雅、小船的轻盈,在孩子们的手下逐渐成形。更有心思细腻者,为这些泥塑的精灵添上彩绘的眼睛、斑斓的花纹。桌面渐渐被这些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作品占据,像一片刚刚诞生的微型乐园。孩子们互相展示、品评,小小的脸庞上,成就感的红晕清晰可见。然而,比作品本身更动人的,是课堂深处流淌的另一种无形之物——分享。当不同颜色的彩泥在孩子们的小手间传递、交融,当一句“借我一点蓝色好吗?”换来对方慷慨的递送,一种微妙的默契在无声中达成。他们懵懂地实践着:唯有分享彼此的色彩,才能调和出更丰富的可能,才能共同构筑一个比个体作品更温暖、更完整的“我们的世界”。这指尖的魔法,最终点亮的,是心底那份关于联结与馈赠的初悟。
夕阳的金辉开始涂抹窗棂,高湖街村的这一天,在画笔的挥洒、荧幕的奇遇和彩泥的芬芳中,缓缓沉淀。孩子们带走的,不仅是画纸上凝固的想象、脑海中激荡的勇气、掌心里成型的作品,更有那在色彩传递间悄然领悟的分享真谛。托管班的热闹渐次归于宁静,而今日谱写的这曲由创造、思考、勇气与分享交织的夏日光谱,已然融入孩子们的生命底色,成为他们奔向未来时,心底一抹恒久而温暖的微光。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每一次探索与协作,都是他们借光成长、彼此辉映的珍贵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