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成为时代发展的关键词,青年一代正以实践书写传承创新的答卷。7月中旬,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醋香晋韵,醯脉流长”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中国醋都”山西清徐,开启第二阶段 “拜访酿醋老匠人,亲身体验把醋酿”主题实践。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探寻,既紧扣传统技艺活态传承的社会热点,又锚定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需求,让大学生在醋香氤氲中读懂非遗保护与乡村发展的深层逻辑。
7 月 12 日的清徐古城,暑气蒸腾却掩不住街巷里的醋香。团队成员踏着青石板路走进百年老作坊,在弥漫着醇厚醋香的作坊里,老匠人们详细介绍了陈醋独特的发酵工艺。从原料的精挑细选,到蒸煮、发酵、熏醅、淋醋等多道复杂工序,每一步都蕴含着千年传承的智慧。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深入了解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坚守与创新。同时,团队还就陈醋产业如何带动乡村振兴展开调研。他们与当地村民交流,了解到陈醋产业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直接的就业机会,还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了周边农业、运输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图为7月12日,队员秦彦茜和刘美玲在老匠人指引下闻陈酿三十年醋(霍怡含供图)
为进一步了解山西醋产业的现状,7 月 15 日,实践团队精心制作了《山西醋产业现状调查问卷》,并在清徐的街头、市场等地展开问卷调查。团队成员王一鸣积极向路人发放问卷,耐心讲解调查目的,引导受访者认真填写。问卷内容涵盖了消费者对山西醋品牌的认知度、购买习惯、对醋产品创新的期望等多个方面。通过大量问卷的收集与分析,团队希望为山西醋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市场反馈,助力产业优化升级。
图为7月15日,实践成员王一鸣为路人发放调查问卷(秦彦茜供图
7 月 16 日,实践团队跟随老匠人在乡间深入走访,对比民间作坊和大型工厂的差异。在民间作坊,他们看到了传统工艺的原汁原味,感受到手工制作的温度与匠心;而在大型工厂,则领略到现代化生产的高效与规范,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团队成员们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思考着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更好地结合,实现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他们还跟随老匠人观看了琳琅满目的陈醋产品,了解不同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定位,对山西醋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为7月16日,实践成员观察醋业公司发展变化(翟锦秀供图)
7 月 17 日,实践团队来到了东湖醋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亲手酿醋体验之旅。在醋园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实践成员们亲身体验了酿醋的关键步骤,从原料的配比到发酵过程的把控,每一个环节都让他们对传统工艺有了更深的感悟。不仅如此,团队成员还在师傅的带领下制作醋果饮料。他们将新鲜水果与陈醋巧妙搭配,经过一系列工序,制作出酸甜可口、独具风味的醋果饮料。这一创新尝试,既保留了陈醋的独特风味,又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对健康、时尚饮品的需求,为传统醋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7月17日,团队成员在东湖醋园合影(霍怡含供图)
此次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醋香晋韵,醯脉流长” 社会实践团队在山西清徐的系列活动,紧扣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社会热点,通过深入调研、亲身体验和创新实践,为传统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大学生的智慧与力量。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助力山西醋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