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阳光正好。7月22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青葵志愿服务队在松滋市斯家场镇姜家岭村“暑期学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手工实验课。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科学奥秘,让课堂充满了求知的热情与创造的喜悦。
原理初探,解锁阳光的“能量密码”。“为什么晒在太阳下的水会变热?”课堂伊始,志愿者老师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提问,瞬间引发孩子们的好奇。通过生动的动画短片和实物演示,老师通俗地讲解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利用黑色物体吸热、保温材料锁温、阳光直射聚热等简单知识。随后,老师展示了实验所需的材料:塑料瓶、黑色塑料袋、泡沫盒、铝箔纸、吸管等,一步步演示如何组装简易装置,并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孩子们瞪大双眼,不时举手提问,小脑袋里装满了对“阳光变热能”的探索欲。
图为志愿者准备材料,讲解实验所需材料,孩子们认真观看。许世彤 供图
巧手组装,搭建属于自己的“阳光暖炉”。进入动手环节,孩子们分组合作,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开始创作。有的负责给塑料瓶裹上黑色塑料袋,让它变成“吸热小能手”;有的仔细将铝箔纸贴在泡沫盒内侧,当作“反光镜”聚集阳光;还有的用吸管搭建简易支架,固定瓶子的角度。过程中,大家分工协作,遇到问题时互相讨论,或向老师请教。“我的瓶子总倒怎么办?”“这样贴铝箔纸是不是更能聚光?”课堂上,此起彼伏的提问与讨论声,成了最动听的“探索乐章”。一个个造型各异的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渐渐成型,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期待。
图为孩子们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制作实验装置。许世彤 供图
成果检验,见证阳光的“升温魔法”。实验装置完成后,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将“热水器”搬到室外阳光下。大家屏住呼吸,盯着瓶中的温度计。10分钟、20分钟过去,原本常温的水渐渐升温,温度计的刻度一点点上升。“我的水变热了!”“快看,我们组的温度升得最高!”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争相分享自己的“成果”。老师结合各组装置的特点,分析升温效果差异的原因,让孩子们明白细节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装置真的能利用阳光加热水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成就感的光芒,对科学的兴趣在实践中悄然萌芽。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最终作品,孩子们迫不及待做实验。逯柯汝 供图
此次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实验课,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理解了科学原理,锻炼了实践与合作能力,更在心中播下了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种子。阳光与巧手的碰撞,让抽象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也让科学启蒙充满乐趣与温度。未来,青葵志愿服务队将继续设计更多融合知识与趣味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世界的奇妙,让好奇心与创造力在实践中持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