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滔 王博 廖肖珠 徐楚博)为培养儿童科学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7月21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在吉首市牙博仕口腔医院二楼会议室,精心设计并开展“小吸管‘搭’世界”主题趣味工程课堂。活动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引导儿童化身“未来工程师”,在创意搭建中探索结构力学奥秘,体验团队协作力量,为暑期生活注入科技启蒙活力。
原理奠基:思维跃动明方向
课堂伊始,实践团讲师李月灵以生动的教学揭开工程搭建序幕。李月灵聚焦吸管连接的技术要点,深入讲述卡扣稳固、承重平衡及空间延展等基础工程原理。通过剖析经典建筑模型案例,生动展示几何形态与力学结构的依存关系,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认知,为儿童后续的自主设计与实践筑牢理论基础。
(图为李月灵讲解搭建技巧 王博摄)
协作实践:创意迸发显身手
进入核心实践环节,小朋友们被划分为两个协作小组,每组分发专业吸管积木套件。在志愿者引导下,各组展开限时3分钟的设计讨论,明确作品功能定位与结构方案。随后的搭建过程中,孩子们灵活运用刚习得的方法,通过精准拼接、立体构型和动态调试,将二维构想成功转化为三维实体模型。实践团成员密切观察各小组进度,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创意与可行性并重。
(图为志愿者指导小朋友搭建房屋 廖肖珠摄)
成果升华:薪火相传强担当
搭建完成后迎来成果展示时刻。各小组代表依次阐释作品名称、功能内核及创新理念。现场涌现出“抗震穹顶”“可变形太空驿站”“生态桥梁”等兼具想象力与实用性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儿童对空间关系的敏锐感知和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实践团为每件作品及创作团队拍摄影像记录,并借此强调:工程思维与协作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鼓励小朋友以今日搭建之巧思,铸就明日建设家国之担当。
(图为小朋友展示作品 廖肖珠摄)
本次活动通过可触可感的工程实践,成功将空间逻辑、力学认知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融于趣味游戏。吉首大学“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将持续创新跨学科启蒙教育模式,以青春智慧点燃少年科学梦想,为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厚植沃土。
(图为实践团与小朋友合影 廖肖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