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筹备与实地调研,在共青团服务群众、关爱民生的号召引领下,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卫生健康学院 “智慧助老突击队” 精心打造的银铃智慧课堂 —— 智能手机实用技能培训正式在明心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课啦!“智慧助老”突击队全体成员以专业知识为桨,以青春热忱为帆,助力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让科技的温暖光芒照亮每一位老人的生活。
7月5日,晨曦微露,“智慧助老”突击队成员张煜妍踮起脚尖,仔细将 “银铃智慧课堂” 宣传海报抚平粘贴,鲜艳的团徽在她胸前随着动作轻轻晃动,与海报上 “科技暖夕阳” 的标语相映生辉。
与此同时,明心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队长陈荣芬给全体队员进行部署,以共青团员特有的干练作风,带领全体队员开展银铃智慧课堂战前动员。队长陈荣芬从智能手机基础功能教学模块的分工,到防诈骗案例互动环节的细节把控,每个环节都结合前期踩点收集的老人需求精准细化。队员们认真聆听,眼神中闪烁着 "用青春技能服务银发群体" 的炽热光芒,为这堂承载着科技温度与青年担当的智慧课堂筑牢服务根基。
在队长陈荣芬部署完每个细节后,花地街道社区的老人都齐聚在明心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队长陈荣芬利用和全体队员制作的ppt对老人们展开基础教学,她从日常出行如何使用地图以及抖音的关怀模式都展开了细致的讲解。老人们都有着很好的反馈。
课堂结束后,“智慧助老” 突击队成员立即分散开来,为老人们提供一对一答疑服务。面对老人们提出的各种手机使用问题,队员们始终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把手演示操作步骤。一位老人激动地说:“这下可帮了我大忙!以后坐公交地铁,用手机一查就能知道车还有多久到,再也不用在太阳底下干等着了!”
队员戴瑞仪注意到一位老人记录速度较慢,就针对老人因为不会添加微信好友的困惑,特意用大字手写了一份手机使用步骤图,从打开微信到如何添加好友,每一步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份贴心的举动,让老人连声道谢,直夸孩子们细心又温暖。
教学完毕后,,“智慧助老” 突击队的成员们便带着灿烂的笑容,将一份份饱含心意的礼物送到老人手中。“奶奶,这个艾草包可以放在床头,有助眠安神的效果。” 队员们一边耐心地讲解艾草包的用途,一边轻轻帮老人把艾草包收好。老人们捧着带着温度的艾草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场温馨的氛围中,弥漫着艾草的淡淡清香,也传递着浓浓的敬老爱老之情。
随后,给队长陈荣芬以共青团员服务群众的务实态度,对在场老人展开深入调研。她手持调研问卷,微笑着坐到老人身边,时而俯身倾听,时而认真记录,“叔,您平时一天用手机大概多长时间呀?刷视频会遇到点不开的情况吗?以及这次教的扫码支付操作,您觉得还有哪里需要再加强练习?” 从智能手机日均使用时长,到日常操作的痛点难点,再到对本次教学内容的反馈,每个问题都精准锚定老人需求。现场氛围热烈而温暖。这些珍贵的反馈,将成为后续优化课程、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也彰显着共青团员们以行动践行 “助老有我” 的使命担当 。
活动圆满结束后,“智慧助老突击队” 队长陈荣芬组织全体队员召开复盘会议。陈荣芬结合调研数据与现场观察,以共青团员务实严谨的态度总结道:“通过今天的教学和沟通,我们发现老人们在智能手机应用上,最迫切需要掌握的是交通出行功能使用,比如如何用手机打车、查询公交地铁线路;其次,添加微信好友、发起视频通话等社交功能的操作步骤,对他们来说也存在一定难度。” 她强调,作为共青团引领下的青年服务队伍,后续活动要进一步聚焦这些痛点,设计更贴合老人需求的教学方案,用专业与耐心帮助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切实将 “智慧助老” 落到实处。
首日 “银铃智慧课堂” 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在共青团旗帜的引领下,"智慧助老突击队" 将把老人们的每一句建议、每一个期待都化作优化课程的养分,用更细致的教学方案、更耐心的一对一指导,陪伴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青春的热忱与暮年的期许在此相遇,让每一次指尖的滑动、每一堂生动的课程,都成为代际间温暖传递的桥梁,在科技浪潮中共同书写温情满满的智慧助老篇章。
图文:莫晓洁 伍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