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肖海滔 王雅琪 王博 廖肖珠 徐楚博)为帮助儿童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提升知识记忆能力。2025年7月19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在吉首市牙博仕口腔医院二楼会议室,为儿童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好记忆有好方法”趣味课堂。活动聚焦解决儿童学习中常见的记忆难题,通过系统讲解与趣味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掌握科学记忆技巧。
课堂伊始,实践团成员针对“知识易忘”、“背诵困难”等普遍性问题,系统介绍了三种实用的科学记忆方法。在讲解“谐音记忆法”时,志愿者以八国联军国名“俄德法美日奥意英”为例,引导孩子们将其转化为形象易记的谐音短句“饿的话每日熬一鹰”。随后引入“联想记忆法”,通过将“阳光、奶茶、立即、猴子、开心、电车”等看似无关的词语串联成“猴子出门看到阳光明媚,立即开心地骑上电车去喝奶茶”的趣味故事,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事物关联强化记忆。最后重点介绍了“图像记忆法”,志愿者选取古诗《寻隐者不遇》中的关键词“松下”、“采药”、“此山”、“云深”,指导孩子们将抽象文字转化为生动图像辅助记忆。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解记忆方法 王博摄)
理论学习后,实践团精心设计了“玩转记忆力闪卡”游戏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获得一套包含成语的闪卡游戏包。在志愿者计时下,各组需在1分钟内集中观察并记忆插入游戏盘的24张成语闪卡位置。观察时间结束后,孩子们需迅速指认出相同的成语闪卡进行配对。通过多轮紧张而有序的计时竞技,孩子们积极运用刚学习的记忆策略,在游戏中反复实践,有效强化了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与记忆速度。
(图为孩子们进行“记忆闪卡”游戏 廖肖珠摄)
本次活动创新性地将抽象的记忆策略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互动教学与游戏实践。实践团成员观察到,孩子们展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与迁移应用能力,能迅速理解并运用谐音、联想、图像等方法于实际记忆任务中。趣味课堂不仅显著提升了孩子们对科学记忆方法的兴趣和掌握程度,更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了其高效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将持续探索创新教育形式,助力儿童综合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