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中国建筑”:吉首大学“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开展传统文化趣味课堂

(通讯员 肖海滔 王雅琪 代玉洁 王博 徐楚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儿童文化素养与动手实践能力,7月19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在吉首市牙博仕口腔医院二楼会议室,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指尖上的中国建筑”主题趣味课堂。活动通过知识讲授与创意手工相结合的形式,带领儿童领略中国建筑瑰宝的魅力,激发无限创造力。

阐释建筑智慧,播撒文化种子

课堂伊始,实践团成员借助多媒体课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建筑的悠久历史与丰富类型。从承载尊卑等级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北京四合院,到兼具防御功能与集体生活智慧、由方形演变为圆形的福建土楼;从青砖蓝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到古朴雄浑的古代楼阁殿堂,再到体现现代发展的国际水准建筑,孩子们系统了解了中国各地域、各时期代表性建筑的特色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讲师重点讲解了四合院冬暖夏凉的环境特性、福建土楼通风采光的巧妙设计以及徽派建筑“三雕”并用的艺术成就,为后续创作奠定了知识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中国建筑文化  王博摄)

巧手塑形创意纷呈,童心筑就建筑梦

理论铺垫后,活动进入橡皮泥创意实践环节。实践团成员首先示范了“揉、搓、压、捏、擀、裁、拧、刻、戳”等基础技法,指导孩子们运用不同手法塑造基本构件。孩子们热情高涨,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刚学到的建筑知识转化为手中生动的作品。“看我捏的土楼还有小窗户!”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向同伴展示。他们或用彩泥精心“搭建”层叠错落的马头墙、浑厚雄伟的圆形土楼、方正有序的四合院落,或在建筑周围点缀捏塑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赋予场景勃勃生机。现场作品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展现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理解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

(图为小朋友展示作品 代玉洁摄)

本次“指尖上的中国建筑”趣味课堂,是吉首大学“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的一次成功探索。活动不仅锻炼了儿童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力,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他们心中深深植入了民族文化的基因,增强了对祖国建筑遗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孩子回家还在兴奋地讲土楼的故事,动手又动脑,效果真好。”一位现场家长表示。实践团成员表示,将继续以青春力量创新服务形式,搭建更多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