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以语文为桥,点亮通城学子求知路

夏日的热风拂过通城的校园,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三下乡”团队,怀揣着热忱与知识,踏入了当地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他们的到来,为孩子们的语文作业辅导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在这个夏天书写着知识传递与成长陪伴的故事。初遇:校园里的新“老师”当大学生们背着简单的行囊,走进那间熟悉又陌生的教室,四年级的孩子们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教室里,蓝色的课桌椅整齐排列,“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标语在黑板上方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对知识的永恒追求。孩子们的眼神清澈明亮,像通城夏日里透亮的溪水,蕴含着对语文知识的渴望。 大学生老师们稍显紧张又难掩兴奋,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作业辅导,更是一场知识与心灵的交流。他们要把大学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能吸收的养分,帮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课堂:作业辅导中的智慧传递字词攻坚:夯实语文基础同学们,‘糙’这个字,左边是‘米’,右边的‘造’,它的读音是cāo,形容不细致、不光滑,大家可以组个词‘粗糙’,联想一下粗糙的树皮,这样就好记啦!”在字词作业辅导中,大学生老师采用形象记忆法,把生字和生活场景、实物联系起来。面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他们制作了小巧的卡片,正面是生字,背面是读音、释义和趣味造句。

孩子们围在一起,拿着卡片互相考问,“这个‘稚’字,我知道,是幼稚的稚,读音zhì ,可以说‘小孩子都有幼稚的一面’ !” 原本枯燥的字词学习,在这样的互动中变得生动有趣。遇到多音字,比如“参”,大学生老师更是通过不同的词语示例,“参加(cān)、人参(shēn)、参差不齐(cēn)” ,让孩子们清晰区分读音和用法,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指导:开启文本探索之旅阅读作业是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大学生老师们引导孩子们学会批注式阅读,“大家看这篇写景的文章,遇到优美的句子,我们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这句‘金黄的落叶像蝴蝶一样飘下来’,我们可以批注‘把落叶比作蝴蝶,生动写出落叶飘落的美’ 。” 他们带着孩子们逐段分析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从一篇篇课文延伸到课外短文。 遇到孩子们理解困难的段落,就用讲故事的方式拆解内容,“这篇文章里的主人公遇到了困难,就像咱们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样,他是怎么想办法解决的呀,大家找找看” ,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在分析人物品质时,引导孩子们从细节入手,“你看这个人物的语言描写,‘我不能放弃,一定要帮大家完成任务’,能看出他很有责任心对不对” ,慢慢培养孩子们的文本解读能力,让阅读不再是生硬的答题,而是一场充满发现的探索之旅。

mmexport1752839426144.jpg

写作启发:点燃创作火花“写作文不要怕,就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像说话一样写下来!” 面对孩子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大学生老师这样鼓励。在辅导作文作业时,他们先和孩子们聊天,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有没有同学周末去了好玩的地方呀?”“有没有和家人发生有趣的事儿?”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分享,老师就引导他们把这些素材梳理成作文的框架。 遇到描写景物的作文,带着孩子们回忆校园里的景色,“咱们学校的老槐树,夏天的时候枝叶多茂盛呀,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像什么?” 启发孩子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人物时,让孩子们观察身边同学的特点,“小明跑步特别快,像一阵风,我们可以怎么把这个特点写具体” 。还会分享优秀的范文片段,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从开头怎么吸引读者,到结尾怎么升华主题,一点点点燃孩子们的创作火花,让他们不再觉得作文 “无话可写” 。互动:知识与情感的交融小组讨论:思维碰撞的舞台“分组讨论的时候,大家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学生老师组织小组讨论作业中的难题,每一组都充满了热闹的交流声。在讨论阅读题的答案时,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我觉得这个人物的心情是开心的,因为他终于实现了愿望”“不对不对,我从他的动作里看出有点激动又有点紧张” ,孩子们在争论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大学生老师在各组间穿梭,适时给予引导,“大家再仔细看看文本里的细节,有没有新的发现” ,让讨论既充满活力又有方向,成为思维碰撞、共同进步的舞台。一对一辅导:专属的学习关怀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大学生老师们进行一对一辅导。耐心地坐在孩子身旁,“别着急,咱们慢慢看,这个问题咱们从哪里入手呢” ,一句句温柔的鼓励,一步步细致的讲解,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克服学习障碍。当看到孩子终于解开难题,露出开心的笑容时,老师也会跟着欣慰,这种专属的学习关怀,传递着知识的温度,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重视、被帮助。成长:学生与老师的双向奔赴在辅导过程中,孩子们的进步肉眼可见。字词听写的正确率提高了,阅读题能写出更深刻的理解,作文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他们不再害怕语文作业,而是充满期待,期待从大学生老师那里学到新的知识、新的方法。而大学生老师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他们学会了如何把专业知识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内容,懂得了怎样去引导、去鼓励这些年幼的学习者,体会到教育带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这场三下乡语文作业辅导,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们,用自己的所学,为通城四年级的孩子们搭建起语文学习的阶梯,助力他们在语文的天地里攀登、成长。在这个夏天,校园里的蝉鸣依旧,可因为这场相遇,语文学习有了更温暖的色彩,知识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也在大学生老师们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一段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美好回忆,续写着教育帮扶与青春担当的动人篇章,期许着这些孩子在语文的滋养下,拥抱更广阔的知识天地,而大学生们也将带着这份经历,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继续发光发热 。

1
5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