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听声音课的温暖感悟


站在爱心托管班教室后排,看着我院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声音与音乐的奥秘,心中满是感动。这堂看似简单的课,藏着太多值得回味的细节。


志愿者刚拿出琴弦振动的演示器时,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当看到琴弦随着声音跳动,有个小男孩忍不住伸手去碰,被同伴拉住时的急模样,让整个教室笑成一片。这大概就是知识最本真的吸引力吧。


讲到音色时,志愿者播放了小提琴和钢琴的对比音频。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举手:"老师,这个像蝴蝶飞,那个像小熊走路!" 童言童语里藏着最敏锐的感知力,就像图 1 里展示的,每个声音都有自己的 "色彩"。

22.jpeg
图1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节奏训练环节。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拍手打节拍,从混乱到整齐,再到能玩 "反拍游戏",不过二十分钟。那个平时总低着头的小男孩,最后竟能准确拍出切分节奏,脸上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课间休息时,我看到志愿者的教案上写满了备注:"用气球皮演示振动"" 准备小鸟和大象的叫声 "。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让生硬的知识点变成了触手可及的乐趣。就像图 2里说的" 每天努力多一点 ",他们把这份用心藏在了每一个教学环节里。

33.jpeg
图2


看着孩子们围着志愿者问 "为什么声音会跑",看着黑板上歪歪扭扭的音符涂鸦,突然明白志愿活动的意义。我们带孩子们探索声音的奥秘,他们却用最纯粹的热情,教会我们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当最后一起哼唱《我和你》时,音乐符号仿佛活了过来,在每个人心里流淌。

离开时,托管班老师说孩子们从没这么专注过。原来,当知识带着温度,连声音都会变得更动听。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