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探寻红色长沙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匠心社会实践队深入长沙,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文化与城市发展调研之旅。从承载着雷锋精神的湖南雷锋纪念馆,到象征着伟人情怀的橘子洲,再到展示长沙未来蓝图的长沙规划展示馆,每一处都留下了探索的足迹。但此次行程中,新民学会成立旧址和长沙烈士公园,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精神内涵,成为了本次调研浓墨重彩的篇章。它们不仅见证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行。

新民学会成立旧址:革命星火的点燃之地

新民学会成立旧址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橘子洲街道新民路社区新民路周家台子,是一座竹篱斜护的古朴农舍,5间青瓦白屋,几株香樟环绕,石径弯弯,莱畦横纵 ,散发着宁静而古朴的气息。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13位有志青年在此召开新民学会成立会,立志“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 。这里,成为了他们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重要起点。

走进旧址,仿佛能看到当年青年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的场景。堂屋内,简单的桌椅摆放整齐,墙上挂着的老照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新民学会成立的背景和历程。作为中国五四时期重要的革命社团,新民学会被誉为“建党先声” ,是中国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的策源地,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学会成立后,积极组织会员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开展社会调查和革命活动,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少会员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

邓小平、陈云分别为旧居题字“蔡和森故居”“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额匾和馆名 。如今,这里不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习者前来,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汲取奋进的力量。

图为匠心社会实践队成员为纪念五英雄所拍。 党培培 供图

长沙烈士公园: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长沙烈士公园,又名湖南烈士公园,是湖南省长沙市面积最大,集纪念、游览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被誉为星城“绿肺”和天然“会客厅” 。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是为纪念为解放事业献身的20多万名湖湘先烈而建。

踏入烈士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雄伟的烈士纪念塔。塔高58.6米,下设纪念堂,塔壁正南面镶嵌着一块20米高的祁阳汉白玉,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九个镏金大字 ,熠熠生辉,庄严肃穆。这座由新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家于均祥设计的纪念塔,创新地将中国古塔与纪念碑融为一体,采用“塔堂合一”的形式,在国内实属罕见 。1982年,塔下纪念堂开放,目前陈列着杨开慧、夏明翰、郭亮等157位烈士的遗像、简介以及8.2万余名湖南烈士名录 ,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通过这些展品,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

每年清明和烈士纪念日,都会有大量市民和游客来到这里,敬献鲜花,缅怀先烈。纪念堂的留言簿上,写满了人们对先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我是彭士量烈士的女儿,专程从上海前来祭奠,我们全家8人继承遗志,奋力前行”“刘畴西外公,外孙女代表全家祭拜”,字里行间,是后人对先烈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除了纪念区,公园的游览区也别具特色。年嘉湖碧波荡漾,湖边垂柳依依,充满了温情与诗意。年嘉湖原系疏浚阎家湖和合并附近几个小湖而成,后经两次人工扩大,1982年11月取“年年嘉庆”之意,更名年嘉湖 。湖中有游船往来,湖心有四岛,岛间建有三拱桥,置身桥上,凭栏眺望,水阔天高,风景如画。周边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与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让人们在宁静的氛围中,能够更好地缅怀先烈,感悟历史。

图为匠心社会实践队成员在对路人进行采访。 段承露 供图

在此次长沙调研中,新民学会成立旧址和长沙烈士公园的深刻内涵与独特价值,给匠心社会实践队成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未来,相信这些红色地标将继续在岁月中闪耀光芒,吸引更多人前来探寻历史,汲取力量。(通讯员:党培培)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