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行走的大思政课·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理学院三下乡#青春赋能民族情:实践团太极镇探行,

解码发展与团结融合密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理学院 “薪火黔江行,共筑民族情” 实践团,于7月6日奔赴黔江区太极镇开启青春实践之旅。在李春秀老师带领下,实践团跟随镇人大主席陆周,从产业、文化、生态到基建,探寻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融合路径,以青春视角感知民族地区发展脉搏。

蚕桑基地:产业振兴的活力引擎

首站蚕桑基地,实践团围绕陆周主席,了解太极镇依托“三通一平”政策推动蚕桑产业升级情况。当地构建四季循环养殖模式,拓展果桑多元业态,产业覆盖超七成少数民族群众。实践团成员进入养蚕车间,参与喂蚕流程。从政策引导、科技应用到各族群众协作,呈现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的联动,为后续调研建立“产业联心”观察维度。

金鸡书院:文化交融的精神坐标

转场金鸡书院,实践团通过宣传片,知悉书院活化本地文化脉络的实践。陈列馆内,展示当地创作者书画作品,笔触风格多样,涵盖山水、人文等创作主题。书院执行“每两月更新展览”机制,持续作为文化交流平台。成员参观作品、交流讨论,呈现文化融合对民族团结的支撑作用,与“产业联心”形成调研逻辑呼应。

街道河道:生态共治的生动注脚

行至街道河道,陆周主席结合眼前景致,为实践团讲解生态治理历程。昔日受污染的河道,在“河长制”推进与各族群众共治下重焕清澈 。护河行动中,各族居民参与垃圾清理等工作,既改善环境,也成为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成员从讲解中,明晰生态保护里的团结力量,为调研添“生态共护”维度。市政新桥:发展共融的时代见证

调研尾声,实践团登上新建市政桥。陆周主席介绍建设背景:各族群众参与施工,政企协同推进,桥梁贯通两岸交通,承载美好生活期待。成员俯瞰远眺,明晰桥梁作为发展缩影,呈现产业、文化、生态与基建融合逻辑。从蚕桑基地到市政新桥,展现“民族协作”贯穿乡村振兴,完成调研闭环,呈现民族地区发展特征。



此次太极镇之行,实践团全景式观察产业、文化、生态、基建与民族团结的深度融合。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黔江,以青春行动赋能民族地区发展,让民族团结的星火汇聚成炬,照亮乡村振兴的奋进之路,绘就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多彩画卷。

http://oss.cjn.cn/images/20250717/175272756024680314182-cb03-4296-9ba2-d2e44c6eda19.jpg
http://oss.cjn.cn/images/20250717/1752727561704415d4831-50ce-4f0b-90a1-fdfaed428546.jpg
http://oss.cjn.cn/images/20250717/175272756318852d25055-7213-48fd-bd48-512838b0fa5e.jpg
http://oss.cjn.cn/images/20250717/1752727564615a6ec1673-0b41-4f8d-89dd-3cb882f47ee4.jpg
http://oss.cjn.cn/images/20250717/1752727566117259d0765-5eb8-4ee8-bef8-6ced2cf38123.jpg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