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袋小果助农实践团走进青州美术馆,带着“参观、交流、学习”的初心,沉浸式感受这座场馆的独特气质,探寻它对周边社区的深层影响,开启了一场艺术与乡村振兴的探索之旅。
青州美术馆是展现地域文化与现代艺术交融的窗口,既是当地市民提升审美教育的殿堂,也是激活乡土资源、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平台。踏入美术馆门厅,实践团成员立刻被展厅中极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吸引。不同风格的作品生动展现着青州的山水人文与乡村风貌,描绘自然风光的、反映乡土生活的,无一不吸引成员们驻足凝视,在艺术与现实的对照中,间接感受着青州大地独特的文化肌理。随后,团队与当地村民及美术馆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从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传承到乡村手工艺的振兴故事,多角度感知青州文化的生命力与当代价值。
接着,实践团来到美术馆的瓷器区,这里陈列着不同时期、不同工艺的瓷器作品,展现着青州陶瓷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成员们震惊于青瓷的冰裂纹釉面、彩绘瓷器的细腻笔触以及现代创意瓷器的创新造型,忍不住用指尖轻触展柜玻璃,仿佛在细心感受着泥土在窑火中蜕变的温度。这里不仅展示了传统技艺的传承脉络,还通过现代设计将农耕文化、民俗符号融入作品之中。工作人员介绍,许多瓷器由当地匠人手工制作,部分作品还结合了乡村旅游需求开发成文创产品,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焕发出新的市场活力。成员们与瓷器匠人交流时了解到,美术馆定期举办技艺培训与作品展销,为手工艺人提供了稳定的发展平台,带动了整个乡村陶瓷产业的复苏。
调研过程中,美术馆的文创展区是实践团关注的焦点。展柜中,“青州好物”系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极具特色的丝巾、创意摆件、包装上印着“古城记忆”字样的本地有机杂粮礼盒、文创盲盒等。这些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消费美学巧妙融合的产品,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充分利用文化赋能让农产品从“土特产”蜕变为“文化使者”,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
此次青州美术馆之行,袋小果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艺术展览与文献保护,更是通过文化载体打通资源与产业的通路。青州美术馆以“艺术+农业”的模式,将书画、非遗、传说等静态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产业价值,探索出“文化引流、旅游促销、产业反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此行收获的实践经验,为团队进一步策划文化助农方案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继续用青春力量书写“文化助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