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吴都社区活动中心内欢声笑语不断,一场别开生面的“舌尖上的普通话”课堂在这里生动上演。来自星野服务志愿队志愿者老师苏海镕,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普通话学习盛宴,引导他们领略普通话的规范之美与实用价值。
课堂上,苏海镕老师化身为“语言魔法师”,从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功训练入手,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语音探索之旅。针对南方方言区常见的发音难点,苏老师精心设计了互动环节。在“n和l辨音小侦探”游戏中,学生们竖起耳朵,仔细分辨“奶奶”与“来来”、“年”与“连”的微妙差异,通过趣味挑战逐步攻克发音壁垒。随后的“声调爬楼梯”练习,则用直观的手势和生动的比喻,让抽象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化身为可感知的韵律阶梯,学生们跟随着老师的示范,认真模仿,努力让字音“爬”得准确又漂亮。
苏老师并未止步于发音技巧,她巧妙地将视野拓展至广阔的语言地图。通过对比展示各地方言的显著差异,如北方话的儿化韵、粤语的九声六调、吴语的软糯腔调等,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同一片土地上竟存在着如此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这不仅是一场听觉的奇妙旅行,更是一次生动的文化认知课,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在沟通中的桥梁作用。
活动的高潮是结合所学知识的小组竞赛。学生们运用刚掌握的发音规则和声调知识,在紧张而活泼的比拼中积极抢答、合作闯关,将课堂气氛推向顶点。在热烈的互动中,普通话的规范表达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成了赢得认可的“通关密码”。
活动尾声,苏海镕老师语重心长地强调了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无障碍桥梁,是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金钥匙,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她鼓励学生们,“希望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上,更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练习,说好普通话,让它成为我们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有力翅膀。”她表示,星野服务志愿队将持续关注青少年语言能力发展,助力提升全民语言素养。
本次“舌尖上的普通话”课堂,以知识为骨、以趣味为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提升了社区青少年的普通话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促进规范用语、增进文化认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