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护绿水青山,足迹追寻红色印记

为深入体悟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脉搏,赓续永不褪色的红色血脉,2025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赤旗引航,青峦筑梦”实践队怀揣着青春的使命与求知的热情,奔赴曲阜市石门山及黄沟村,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考察、志愿服务、深入走访交流等多种形式,在绿水青山间寻觅生态保护的坚实足迹,在红色热土上聆听信仰传承的时代回响,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这不仅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思政课,青年学子们在此躬身力行,深刻感受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将青春誓言融入守护家园、传承薪火的壮阔征程。

石门山景区林木葱郁、溪流潺潺,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为实践队员徐徐展开了一幅“林茂、水清、景幽”的动人画卷。在景区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下,队员们沿蜿蜒步道深入山林腹地,了解到这里依托丰富的植被与水文资源,形成了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近年来,景区通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区、严格实施垃圾分类、定期进行植被养护等系统性措施,精心维系着这份珍贵的生态平衡。然而,实践队员们敏锐地观察到,游客随手丢弃的零星垃圾、部分区域植被恢复的缓慢进程,仍在无声地诉说着生态保护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一路的观察与记录,让生态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每一位队员心中悄然升腾,并愈发清晰。

参观环节一结束,实践队员们便迅速分组,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志愿服务行动。大家手持工具,沿主干道与幽深步道展开地毯式清理。草丛深处不易察觉的烟头、岩石缝隙里顽固的纸屑、清澈水源边碍眼的塑料袋……都被队员们一一耐心寻获、仔细收纳。烈日炙烤下的一次次弯腰、俯身,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念从书本上的文字,化作了实践队员们额头的汗珠和指尖的触感——每一寸恢复洁净的土地,都浸润着守护者默默的付出;每一次对环境的微小善待,都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朴素、最有力的践行。近两小时辛勤劳作,不仅让景区角落焕发新颜,更让“守护”二字在实践队员们心中刻下了沉甸甸的分量,成为一份珍贵的实践印记。

图为实践队员在石门山景区清理垃圾。

当日下午,实践队走进革命老区黄沟村,触摸浸润热血与忠诚的“红色黄沟”历史脉络。村史馆内,泛黄老照片和承载烽火记忆的革命物件,静静诉说峥嵘岁月:这里曾是中共曲阜特支秘密联络点,老一辈革命者组织群众、传递情报,以无畏信念与滚烫热血,播撒燎原革命星火。实践队员们在村中走访,从墙上革命路线图、史料记载里,探寻往昔:村中青年追随党旗投身抗日洪流,在饥寒交迫中坚守信仰,将赤胆忠心融入村庄肌理,使之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底色。如今,“传承红色基因” 的鲜红标语与院中金黄作物交相辉映,昭示着红色精神的勃勃生机: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整治村容、兴特色产业,让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路稳步前行 。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了解红色黄沟历史。

从石门山满目苍翠、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到黄沟村深沉厚重、历久弥新的红色印记,实践队员们在自然与历史的宏大课堂里,深刻领悟到两者间那血脉相连的深层联结:生态保护,守护的是乡村赖以生存发展的外在形貌与自然根基,是看得见的绿水青山;红色文化传承,滋养的则是乡村凝心聚力的内在灵魂与精神支柱,是看不见却无比强大的信仰力量。清理垃圾的双手,既能拂去蒙蔽环境的尘埃,也必将托举起绿色发展的希望;聆听历史的耳朵,既能捕捉历史深处的回响,更能从中汲取砥砺前行、奋进当下的磅礴伟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黄沟村合影。

此次沉浸式的实践之旅,如同一把钥匙,为实践队员们打开了理解时代使命的大门。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远不止于书本与课堂,更在于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守护大自然的无私馈赠,以矢志不渝的初心承接并传递那熊熊燃烧的精神火炬。无论是山间顽强生长的一草一木,还是村中铭刻历史的一砖一瓦,它们都是连接过去、启迪未来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复兴的根基与希望。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就是延续那生生不息、滋养民族魂魄的精神血脉。青年一代当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勇担时代重任,让草木的绿与信仰的红,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深情交融、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生态宜居、精神富足、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壮美蓝图。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