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子三下乡:乡途启梦,童行筑光


当三下乡的大巴车缓缓驶入乡村,窗外的风景从城市的喧嚣逐渐切换成田野的宁静,我的心也跟着泛起层层涟漪。这一趟“乡”伴“童”行的志愿服务,于我而言,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感动的奔赴,那些与孩子们相处的日日夜夜,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对教育、对成长、对奉献的认知。

初到中心小学幼儿园,看着那不算崭新却满是童趣的校园,我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着与孩子们的相遇,忐忑着自己能否真正给他们带去有价值的陪伴。当孩子们像小天使般涌入视线,他们眼中的好奇与纯真瞬间融化了我内心的不安。站在校园门口的合影,大家脸上带着略显拘谨的笑,可那面“‘乡’伴‘童’行志愿服务队”的旗帜,却在风中飘扬出无限的热忱,仿佛预示着这段旅程会格外难忘。

走进教室,我成为了孩子们眼中的“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手中的教具都仿佛有了温度。教孩子们手工制作时,他们稚嫩的小手努力跟着我的动作,尽管有些笨拙,可眼神里的专注让我动容。有个小女孩,小心翼翼地举着歪歪扭扭的作品问我“老师,好看吗”,那一刻,我读懂了他们对认可的渴望,也明白自己每一次耐心的回应,都可能成为他们自信成长的养分。

课堂上,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他们会把简单的图案赋予奇妙的故事,会在回答问题时蹦出令人惊喜的创意。这让我意识到,乡村的孩子们并非缺少天赋,只是需要更多人走进他们的世界,为他们打开看世界的窗。我努力用生动的讲述,把外面的精彩传递给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最纯粹的信任——他们会紧紧拽着我的衣角,分享自己的小秘密,会在我声音沙哑时,递上偷偷藏好的润喉糖,这份双向的奔赴,让课堂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交融。

操场,是孩子们释放活力的天地,也是我重新认识“成长”的地方。看着他们在彩色跑道上玩耍,攀爬、奔跑、欢笑,那股子无忧无虑的劲儿感染着我。有个小男孩,一开始不敢尝试攀爬障碍,在小伙伴和我的鼓励下,他咬着牙一次次挑战,当终于成功翻越时,脸上绽放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这让我明白,成长不分城乡,每个孩子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突破自我,而我们志愿者,就是那助推他们勇敢向前的小小力量。

在操场陪伴的时光里,我看到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助与友爱。他们会主动拉着动作慢的小伙伴一起完成游戏,会把自己的小零食分享给新朋友。这些简单的举动,让我反思城市里人与人之间有时存在的疏离,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份在乡村收获的纯粹情谊。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阳光下挥洒汗水,笑声回荡在校园,那是属于这个夏天最动听的旋律。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别悄然来临。离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我决心要把这段经历化作前行的动力,决心未来要为乡村教育做更多实事。看着校园里那面旗帜,想起最初的相遇,我明白不是一场简单的志愿服务,而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看到乡村孩子的潜力与渴望,也让我们这些志愿者,在奉献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这段“乡”伴“童”行的旅程,让我懂得教育的本质是爱与陪伴,也让我看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需要更多人伸出援手。未来,我愿带着这份在三下乡中收获的感动与力量,继续关注乡村教育,无论是通过长期的支教支持,还是为乡村学校筹集资源,都希望能为那些像星星般的孩子们,照亮更多成长的路。

绘画课上的天马行空,手工课上的专注认真,操场上的肆意欢笑……这些画面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作为未来教师的不足,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教育的决心。三下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我人生路上珍贵的印记,它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种模样,也让我坚定了用自己的光去温暖他人的决心——那些未完成的约定,那些没讲完的故事,都在提醒我:教育的意义,在于点燃一盏灯,照亮更多追光的人。而这场双向奔赴的旅程,终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指引我在教育之路上,永葆初心,步履不停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