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骄阳似火,却挡不住支教老师们传递知识与温暖的热情。2025年7月10号星期四,为积极响应教育帮扶号召,助力乡村儿童美育发展,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星空支教团队奔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红卫区燕沟社区,此次支教以“非遗文化进校园,脸谱绘童心”为主题的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绘画课程,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带领孩子们领略中国传统脸谱艺术的魅力,激发创造力,为乡村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
课堂导入:初识脸谱文化活动伊始,支教成员通过PPT和短视频向孩子们介绍了京剧脸谱的历史、分类及象征意义。短片中,一个个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脸谱形象跃然屏上,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随后,老师结合京剧《铡美案》《穆桂英挂帅》等经典选段,详细讲解了不同脸谱颜色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红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正直,白色暗示奸诈……”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举手提问,教室里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希望能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在他们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
图为孩子们在用画和捏脸谱过程。陈蕊 供图
创意实践:多彩形式绘脸谱
理论讲解结束后,实践环节中,支教老师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创作材料,除了传统的画笔、颜料,还别出心裁地准备了橡皮泥。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用画笔画出心中的脸谱,或者用橡皮泥塑造立体的脸谱形象。在绘画区,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将孙悟空的脸谱画得威风凛凛,金黄色的猴毛、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仿佛下一秒就要腾云驾雾而图为孙悟空脸谱的展示。陈蕊 供图去;有的把包公的脸谱描绘得正气十足,那标志性的月牙图案和浓密的胡须,尽显铁面无私的风范。
图为孩子们展示画的包公。陈蕊 供图
在橡皮泥创作区,孩子们同样创意无限。他们用五颜六色的橡皮泥,捏出了形态各异的脸谱。有的孩子将脸谱的眉毛捏成夸张的波浪形,有的则给脸谱加上了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一位小男孩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用橡皮泥制作的关羽脸谱,红扑扑的脸蛋、长长的丹凤眼,再配上绿色的战袍,栩栩如生。
图为孩子展示的黏土脸谱。陈蕊 供图
支教老师们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耐心地指导每一位学生。从色彩的搭配到线条的勾勒,从橡皮泥的塑形到细节的处理,老师们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帮助。当发现有的孩子因为画不好而气馁时,支教成员则会蹲下身来,轻声鼓励:“没关系,大胆去画,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画得很棒!”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重拾信心,继续投入到创作中。教室里欢声笑语,孩子们的作品虽稚拙却充满个性。
脸谱的传承
课程尾声,团队组织“脸谱展示会”。孩子们戴上自己的作品,有点脸上带着包公,连成员看到都忍不住说 “没想到他们对传统文化接受度这么高,有个孩子甚至主动要求画‘包公’的月牙额纹。”
图为孙悟空脸谱的展示。陈蕊 供图
此次脸谱绘画支教活动,不仅让乡村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到了非遗文化,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审美和动手能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湖北汽车工业大学星空支教团队的此次活动,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非遗文化的窗口,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多的非遗文化走进乡村校园,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未来,星空支教团队也将继续前行,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用艺术温暖童心,用知识照亮乡村孩子的未来之路。
对于支教团队的成员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经历。支教成员表示:“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懵懂到最后创作出精彩的作品,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这次支教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教育对于乡村孩子的重要性。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脸谱不仅是图案,更是中国人的精神符号。”本次活动不仅让偏远地区儿童接触到传统文化,更以艺术为桥梁传递了文化自信。孩子们捏出的每一笔色彩,都是对非遗传承最朴实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