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暖阳•丹心筑梦团队开展甲骨文创意工坊指尖重塑千年文明密码

710日在殷墟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8周年之际,“汉水暖阳•丹心筑梦”志愿服务团队于丹江口三里桥社区举办“甲骨新生——汉字起源探索之旅”活动。团队大学生志愿者王琳带26名小朋友,通过象形解码、黏土塑字等沉浸式体验,唤醒沉睡三千年的文明基因。

图片1.jpg

骨片谜题启智慧象形解码现真章

“这片龟甲上的‘日’字,是古人抬头仰望太阳的惊叹!”活动伊始,王琳指向PPT中国甲骨文拓片教具,引导孩子们对照“山、水、鹿、鱼”等象形图文破解密码。当大屏展示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史料图片时,五年级学生王璟翼恍然大悟:“原来‘雨’字里的四个点,是古人观察雨丝落下的轨迹!”同桌分组搭档在“猜字擂台”激烈角逐,大学生志愿者王琳感慨:“现在的小孩子比我想象的更快认出‘象’字的长鼻特征,童眼看汉字更有灵性。”

图片2.jpg

黏土塑字传古韵匠心守正续文脉

手工环节变身“商代小匠人”工坊。孩子们按古法“捏塑—刻划—阴干”三步骤,将陶泥塑成甲骨文字:

分层塑形:先压平基底黏土层,再搓出均匀泥条盘筑字型

刀笔传神:用牙签刻画“禾”字穗须、“车”字轮辐等细节

避坑指南:讲师现场演示黏土过厚导致开裂的案例,强调“3毫米黄金厚度”

“我的‘马’字鬃毛刻歪了,但老师说这是独一无二的文化指纹!”年级卢瀚宇高举作品,泥坯上扬蹄造型引得阵阵称赞。

图片3.jpg

整个课堂氛围热烈而有序,小朋友们沉浸在手工制作的乐趣中,相互交流、互相帮助。遇到困难时,他们积极向老师和同伴请教,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精美的甲骨文超轻粘土作品诞生了。小朋友们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在课程的最后,老师对小朋友们的作品进行了展示和点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老师表示,通过这次甲骨文创意手工课,不仅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手工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图片4.jpg

青春守护文明根脉传统照见文化自信

“当孩童指尖触碰甲骨裂纹,文化传承便有了温度,”团队负责人宁倩倩指出。此次爱心托管班的甲骨文创意手工课,是对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的一次创新探索。它将古老的甲骨文与现代的手工制作相结合,让小朋友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又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注脚。“汉水暖阳•丹心筑梦”团队将持续开展“青铜器纹饰拓印”“简牍墨书体验”等系列课程,让千年文明在少年手中焕发新生。

撰稿:宁倩倩

拍摄:文美婷、程国丽

团队:“汉水暖阳·丹心筑梦”志愿服务队

时间: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