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暖阳丹心筑梦小分队:三里桥社区播撒环保种子,小小卫士共筑绿色未来


 当废旧塑料瓶在孩子们手中幻化为"宝藏",当分类垃圾桶成为生动的"环保教材",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课堂正在三里桥社区爱心托管中心悄然绽放。7月11日,汉江师范学院汉水暖阳丹心筑梦小分队的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小小环保卫士训练营》PPT,为社区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环保启蒙之旅。

图片1.jpg

课堂伊始,志愿者以"地球为什么在呼救"为引,用触目惊心的垃圾山图片与趣味比喻交织,将全球每年超20亿吨的垃圾总量转化为"能淹没整个社区的垃圾怪兽"。当孩子们在"动物被困大冒险"角色扮演中,模仿被塑料袋缠住翅膀的小鸟、在污水中挣扎的小鱼时,环保的种子已在共情中悄然萌芽。"原来一片废纸回收能拯救17棵大树!"随着志愿者揭开"垃圾变宝藏"的奥秘,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资源循环的好奇光芒。

 四位"垃圾桶朋友"的登场让课堂热度攀升。蓝色可回收桶"小蓝"的热情、绿色厨余桶"小绿"的温柔、红色有害桶"小红"的严谨、灰色其他桶"小灰"的包容,通过拟人化漫画与趣味口头禅,原本枯燥的分类知识变得鲜活可感。"香蕉皮该投给哪位朋友?"志愿者抛出问题,孩子们如雨后春笋般举起小手,答对者收获的不仅是小礼物,更是知识带来的成就感。

图片2.jpg


互动环节中,"分类错误急救站"成了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当看到废旧灯管被误投进可回收桶时,孩子们立刻化身"环保小侦探",齐声纠正:"这是小红的任务,里面有汞!"在"校园污染事件簿"情景剧里,孩子们分组讨论垃圾来源与分类方案,稚嫩的发言中透着超越年龄的环保意识。

图片3.jpg

 课程尾声,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21天习惯养成手册",鼓励他们成为家庭"环保小老师"。从社区课堂到家庭实践,这场环保教育如同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正以三里桥社区为圆心,荡漾开绿色生活的涟漪。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言:"我们播下的不仅是分类知识,更是让地球呼吸得更轻快的希望。"

撰稿:张琦

摄影:余雯乐、蒋奕骁

团队:汉水暖阳,丹心筑梦

时间:2025年7月11日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