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乡村振兴的召唤,勇担青年责任。7月9日,“一苇益航”志愿服务团在柴湖一中顺利开展了首日教学活动,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志愿者们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与欢乐。
语文课:文韵叩击心弦
粉笔划过黑板,志愿者老师的语文课堂里,有《沁园春》的豪迈、《朝花夕拾》的温情与文言文的隽永,正悄悄住进同学们的心里。志愿者老师们捧着课本逐句讲解,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壮阔意境,到《朝花夕拾》里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再到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的精妙用法,每个知识点都被拆解成生动的故事。有同学跟着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小脸上透着认真的昂扬。这份对文字的好奇,与志愿者老师们逐字逐句的耐心讲解,在乡野的课堂上撞出了温柔的火花。
图为志愿者老师在上语文课
数学课:演算相通的逻辑乐章
数学课上,三角形成了最鲜活的主角。从边角关系讲到全等判定,黑板上的辅助线像一条条引路的航标,清晰又温暖。当志愿者老师问“谁想上台试试”时,一只只小手像雨后的春笋般冒出来,几个同学挤到黑板前,志愿者老师们在旁耐心点拨,擦掉重写的粉笔灰沾在指尖,却笑意盈盈。同学们为了算对一道题互相鼓劲,小小的成就感在脸上漾开。这堂关于三角形的课,丈量出的不只是边与角的关系,更是志愿者老师们备课的细致、同学们求知的热烈。
图为志愿者老师讲解题目
英语课:跨越语言的心灵旋律
英语课上,音标成了叩响语言世界的第一块砖。志愿者老师们捧着精心准备的音标表,从元音的圆润到辅音的清脆,一遍遍示范口型、纠正发音,连气息的轻重都细细叮嘱。“开火车”的游戏一上线,课堂瞬间热闹起来,偶尔有同学卡壳,“车厢”里便响起小声的提示,直到整列“火车”顺利抵达终点,满教室都是雀跃的欢呼声。 英语课堂上,是“教”与“学”的双向奔赴。音标搭起阶梯,单词连成小桥,而同学们眼里的光,正是这场航行里最亮的航标。
图为志愿者老师在英语课请同学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