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果少毛的法桐林荫路,真的来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8日讯 武汉市民盼了多年的少果少毛法桐(学名悬铃木)林荫路,真的来了!7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现场探访得知,武汉在两条道路法桐行道树上嫁接的少果少毛法桐枝条,已有七成成活。其结果和飘毛量,将会比普通法桐减少90%。

嫁接了少果少毛法桐新品种的青山区宜居路。李子云 摄

今年2月至3月,市园林和林业局顺应市民需求,选择武昌区民主路、青山区宜居路改造法桐。被列入改造的107株法桐行道树,嫁接由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包满珠历时30余年培育出的悬铃木新品种。

7日下午,记者在宜居路看到,道路两侧37株法桐嫁接的新品种枝条,大多已长出新枝叶,最长的枝条已长到1米多。青山区绿化队的园林工人手持高枝剪,正在抹除法桐树干上冒出的嫩芽,以保证嫁接枝条的营养。

嫁接了少果少毛法桐新品种的武昌区民主路(左侧)。李子云摄

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思思现场察看后,确认嫁接的枝条已有七成成活。她说,未能成活的部位,将在明年春天补充嫁接一次。新品种枝条每年可生长2米左右,预计再过两三年就会成荫。

记者在武昌区民主路看到,这条道路70株已嫁接新品种的法桐树龄较大,树木也较高。经武昌区绿化队抹芽养护,目前嫁接的新品种也有七成长出了新枝叶。

今年5月,武昌区民主路嫁接法桐长出的新枝叶。聂超仁 摄

法桐冠大荫浓、耐修剪、抗污染,故有“行道树之王”美誉。美中不足的是每年春夏之交会炸果飘毛,“毛毛雨”飘在空中,让市民眼睛、呼吸道和皮肤颇感不适。

研究结果显示,一株传统法桐的平均结果量约为645个,而一个成熟果球藏着的纤毛数量,可以多达92.8万根。

目前,各地园林部门主要采用修剪结果枝条等方式,减轻法桐飘絮给人们带来的烦恼,但成本高、周期长。

青山区绿化队园林工人在抹芽。李子云 摄

张思思说,包满珠教授已有7个少果悬铃木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与传统悬铃木相比,武汉街头嫁接的新品种结果量和飘毛量均会减少90%以上。

武汉街头种有12万株法桐行道树,数量仅次于樟树。市园林和林业局绿化养护处相关负责人称,如果这两条道路法桐新品种嫁接取得成功,将在全市道路逐步推广。

(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孙姝 吕海民)

【编辑:符樱】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