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三载长虹梦,青耘终成振兴章

浙江农林大学“青耘于农”实践团圆满完成暑期调研

2025年7月4日,我校“青耘于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开化县长虹乡完成实践资料整理与数据汇总,为期三天的乡村调研画上句点。团队紧扣“闲置资产盘活”“空间改造设计”核心命题,足迹遍及下淤村、桃源村、芳村三地,以专业调研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方案。

一、首探桃源:在历史肌理中锚定实践坐标

团队在桃源村聆听村落的蜕变历程,先辈垦荒故事与当代"菜花黄" 梯田景观形成的时空对话,让队员们意识到乡村振兴需扎根历史文脉。实地勘探中,队员们测量数据,在暮色中借助手电筒完成最后一组测量时,驻村三十年的老书记 "青年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的嘱托,让冰冷的数据有了温度——乡村改造不是简单的空间重构,而是对地域文化基因的激活。


图1 团队成员测量数据.jpg
团队成员测量数据

二、三村深耕:民生痛点的深度解码

在桃源村论证会上,队员与村委围绕问题展开技术研讨,在芳村调研时,村民指着闲置资源提出的期盼,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闲置资产盘活不能仅停留在商业逻辑,更要回应民生刚需。这场跨村域调研中,队员们学会用"数据思维"拆解发展难题,用"共情视角"理解村民诉求。


图2 团队成员与桃源村村委合照(1).jpg
团队成员与桃源村村委合照


三、旧屋焕新:设计图纸里的传统与创新对话

团队以当地油菜花梯田为灵感,在保留徽派建筑飞檐翘角的基础上,将其改造为现代精品民宿。当78岁的村民王大爷抚摸模型雕花栏杆感叹"老手艺有了新用处"时,队员们顿悟:乡村改造不是设计师的独角戏,而是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意的合奏。


图3 团队成员采访手工艺人.png
团队成员采访手工艺人

图4 雕花栏杆.png
雕花栏杆

四、实践回响:青年力量融入乡村振兴肌理

总结会上,565份调研问卷构成实践团的"乡村答卷"。“从丈量土地到绘制蓝图,每个数据都在教我们读懂乡村。”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继续深化方案,让"菜花黄"设计语言真正落地。这场实践中,队员们在夯土墙与CAD图纸的碰撞里,理解了"活化"的真谛——不是推倒重来的激进革新,而是像老树发新枝般,让传统根系吸收现代养分。


团队成员集体合照



1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