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催化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近段时间高温天气持续,以外卖小哥、快递员、自媒体主播、网约车司机等为代表的怀宁县新就业群体,用辛勤的劳作让当地群众生活更便捷、更幸福。
外卖小哥,传送温暖的风景
“单来了”。7月4日8时10分,随着手机“嘀嗒”几声,外卖员刘长庆接到当天的第一单。他穿上工作服、戴好头盔,从高河镇老乡鸡取单后,骑着电动车第一时间将货品送到碧桂园小区客户手中。
“我从事外卖行业3年了,一般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平均每天送单时长为8小时。”刘长庆说。
最近一段时间的高温天气导致订单量激增,刘长庆现在每天都要送上50单左右,因为守时、态度好,刘长庆几乎没收到过差评。“我没有其他特长,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很不容易,还好外卖配送员这份工作对学历和经验要求不高,很适合我。”刘长庆高兴地说。
近年来,怀宁县外卖配送行业发展迅猛,目前外卖平台入驻经营单位620余家,外卖骑手200余人。高温天气下,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黄衣、蓝衣外卖小哥们已然成为城市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快递员,传递幸福的使者
盛夏,长时间炙烤的路面掀起层层热浪,石牌镇京东快递配送员张子群如常一样驾驶着快递车穿梭不停,将快递准时安全送达客户手中。
7月3日一早,青圩村的陈大爷早早地接到了电话,他的儿子在京东上购买了一台新电扇,将于上午送到家中。
上午10时30分,一辆红色快递车颠簸而来,车子刚在一户农家小院门口停稳,大门“嘎吱”地被推开一条缝,探出一张汗涔涔的脸庞——陈大爷倚着门框,手拿蒲扇边摇边喘着说道:“小张,谢谢你啊,我儿子说给我买了台新电风扇,没想到这么快你就给送来了,最近太热了,赶紧进来喝杯水,歇歇。”陈大爷额头上的汗珠如雨水般滚落。
张子群利落地跳下车,搬起纸箱走进屋内,屋里空气又闷又重。他麻利地掀开包装,拼扇叶、装底座,不到一刻钟,崭新的电扇已经安装完毕。他插好电源,固定好电线,这才直起腰来,拿出毛巾抹掉额上的汗,接通电源,随着风扇嗡嗡作响,阵阵清凉迎面吹来。“陈大爷,电扇给您装好了,后期有什么问题,您就给我打电话。”张子群笑着说道,说罢便将杂物清理打包好。
连日来,张子群冒着高温穿梭于大街小巷、乡村田野,保质保量完成每天近40件的包裹配送任务。
直播带货,传播舌尖上的美味
随着直播电商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白石村刚摘的蟠桃,带糖心的,咬一口汁水直冒!”7月4日9时,腊树镇白石村自媒体主播韩建军举着蟠桃凑近镜头,绒毛清晰可见。作为村干,他自学剪辑、练话术,义务帮村民直播带货已有两年。
“都是村里经济联合社统一管的果园,不打药,摘下来直接吃。”他拿起电子秤:“这个六两重,3斤装29块9,顺丰包邮。”镜头扫过身后,村民正忙着打包,筐里蟠桃堆得冒尖。
这几年,白石村里搞起蟠桃、蜜薯种植和青蛙养殖,靠韩建军这样的直播帮衬,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0万元收入,周边村民户均增收1.2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7月3日傍晚,在月山镇复兴村电商孵化基地,主播石珠明正在推介红薯、控糖大米、鸡蛋等当地“土货”,不仅让在外的家乡人吃到了家乡味,还让村民鼓起了腰包。“原来我们的农产品只能在周边地区售卖,开通电商直播以后,我们的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而且越卖越好。”复兴村村干涂汪杰说。
盛夏时节,为更好推介家乡的农产品,主播们还来到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作物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及品质特点,力求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农产品的鲜美与背后的故事。(通讯员 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