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三里桥社区与汉江师范学院汉水暖阳·丹心筑梦志愿服务队携手开展爱心托管班活动。为丰富社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堂生动有趣的小暑节气课吸引了众多孩子参与,志愿者们通过讲解小暑气候、习俗及养生知识,带领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堂上,志愿者首先介绍了小暑的基本信息。小暑一般在每年7月6日至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到来,标志着季夏的开始。“暑”意为炎热,小暑即“小热”,此时天气开始变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这一节气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古人根据气候和物候变化总结而来,又称“小伏”,民间有“小暑过,一日热三分”的说法。
在小暑气候方面,志愿者讲解道,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5℃以上,部分地区可达30℃以上,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甚至40℃,但早晚温差相对较大。降水方面,降雨量逐渐增加,南方较多、北方较少,主要为雷阵雨、暴雨,强度大、持续短,虽为农作物提供水分,却也可能导致局部洪涝和农田积水。
小暑习俗丰富多彩。食俗上,有吃饺子(寓意“元宝藏福”)、吃伏面(用新麦面粉,迎接收获)、吃羊肉(“以热制热”驱寒)、吃莲藕(清热解暑)等。活动中,晒伏(杀菌防霉)、斗蟋蟀(娱乐消遣)、游船(避暑赏景)、观荷(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之美)等传统活动也让孩子们兴趣盎然。
养生知识同样重要。饮食上,要多吃西瓜、黄瓜等果蔬,少吃油腻,多喝绿豆汤、荷叶粥等汤粥,适量饮绿茶、菊花茶。生活中,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清晨或傍晚适度运动,外出做好防晒、携带防暑药品,还要调节情绪、避免“情绪中暑”。
此次小暑节气课,让社区青少年深入了解了节气文化,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也为爱心托管班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