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门定格江岸记忆 红色地标成青年潮流打卡点
长江网 2025-07-01 21:23

长江网记者 李沁雪

在江岸,承载荣光的红色地标正以“潮”的姿态,向你我发出跨越时空的对话邀约……自“此刻更懂你——时空对话・江岸记忆”摄影征集活动启动以来,众多摄影爱好者纷纷走进江岸的大街小巷,捕捉红色地标与现代生活交融的鲜活瞬间,以影像为载体,串联起江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书写着独属于江岸的红色传奇。今天是中国共产党104岁生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红色地标,感受它们在岁月长河中的独特魅力。

WechatIMG943 1

  大美江岸。长江头条网友“张斌”摄

  截至目前,“长江头条”平台话题累计阅读量超1650万,超5800人次在话题内分享了属于他们的江岸美好一刻,微博话题累计讨论量超3500篇次。

图片28

  武汉唐生智公馆。江岸区委宣传部 供图

  循着老汉口的石板路漫步,在黎黄陂路与胜利街的交汇处,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以其鲜明的建筑风格屹立于此。

图片29

  英商怡和洋行住宅旧址。江岸区委宣传部 供图

  红砖依旧的英商怡和洋行住宅旧址,与三层西式洋房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及唐生智公馆“挽手”而立,共同守护着1927年的风云激荡。

WechatIMG639

  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胡颖行走江岸。长江头条网友“张斌”摄

  现在,这里成为年轻人热衷的“复古时尚打卡地”,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胡颖身着素雅的长裙,身后斑驳的红砖墙成了最有故事感的滤镜。

图片18

  湖北美术学院学生在八七会议会址馆内摆放的入党誓词前驻足。长江头条网友“吴素清”摄

  1920年落成的怡和新房,本是武汉租界中普通的商住公寓,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此召开,为其赋予了全新灵魂。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片38

  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胡颖行走江岸。长江头条网友“张斌”摄

  有人会带上一束鲜花,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前驻足凝望;也有人轻轻抚摸刻满岁月痕迹的窗台,试图触摸当年革命者们在此激昂讨论的温度。

图片30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供图

  长春街浓密的梧桐叶筛下细碎阳光,青灰色建筑若隐若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宛如一位沉静的长者,古朴中透着庄重。

WechatIMG944

  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胡颖行走江岸。长江头条网友“张斌”摄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管辖区内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周恩来、董必武等革命先辈在此日夜奔忙,将延安精神的火种播撒在荆楚大地。

图片20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庭院中绿意盎然。长江头条网友“FUN生活”摄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庭院里,高大的芭蕉树如撑开的巨伞,登上旧址二楼的外廊阳台,自上而下俯瞰,婆娑的树影在青砖墙上摇曳生姿,漫步的游人、蜿蜒的小径与古朴的建筑相映成趣。

图片31

  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供图

  雨幕中的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青砖灰瓦更显肃穆。作为新四军组建后的首个军部,这里见证了无数战略决策的诞生。叶挺、项英在此运筹帷幄,推动着抗日力量在华中大地迅速集结壮大。

图片35

  雨幕中的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更显肃穆。长江头条网友“小猫降临岛屿”摄

  长江头条网友“小猫降临岛屿”是一位00后大学生,她记录下雨幕中的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并感慨:“唯有铭记历史的厚重,方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挺起脊梁,让自强之魂在青春热血中永续传承。”

图片32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供图

  在解放公园东北角,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历经岁月洗礼,墓体上镌刻的俄文字母被时光磨出温润的光泽。

WechatIMG637

  市民们自发前往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祭扫。长江头条网友“邹幼勤”摄

  每逢清明,总可见市民们自发组成的祭扫队伍,前来祭奠十五位在武汉空战中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勇士。

图片21

  孩子们向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敬队礼。长江头条网友“邹幼勤”摄

  在长江头条网友“邹幼勤”分享的照片中,孩子们整齐排列在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前,齐刷刷的小手举过头顶,队礼标准而坚定,红领巾在胸前随风飘扬。

图片22

  武汉二七纪念馆门前的浮雕。长江头条网友“游家祥·牛牛”摄

  沿着蜿蜒的江岸线北行,武汉二七纪念馆巍然矗立。摄影师们的镜头将百年前工人赤手空拳对抗强权的坚毅瞬间,定格成永恒的光影。

WechatIMG638

  无人机拍摄武汉二七烈士纪念碑。长江头条网友“武汉小汤圆”摄

  无人机自云端俯瞰,二七烈士纪念碑顶的大鹏飞轮与现代楼宇交相呼应,历史的厚重与城市的脉搏,在此刻交织成雄浑壮阔的时代交响。

图片23

  横渡长江博物馆。长江头条网友“悠闲虎子”摄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1956年毛主席畅游长江的豪迈诗篇,铸就了这座城市横渡长江的光荣传统。

图片33

  武汉防汛纪念碑与横渡长江博物馆同框。长江日报资料图

  沿着江滩步道西行,横渡长江博物馆已成为年轻人挑战自我的“活力舞台”。

图片24

  武汉渡江节盛况。长江头条网友“张斌”摄

  每年渡江节,身着酷炫泳装的“弄潮儿”从这里跃入长江,上演现实版“中流击水”。

图片25

  70年代初汉口沿江景观老照片。长江头条网友“张忠辉(只争朝夕)” 供图

  长江头条网友“张忠辉(只争朝夕)”分享的70年代初汉口沿江景观黑白老照片中,武汉防汛纪念碑静静伫立。这座自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后建成的丰碑,历经60余年风雨变迁,仍守护长江之畔万家灯火。

图片26

  武汉防汛纪念碑。长江头条网友“雪友疏影”供图

 每当夜幕降临,这里不仅成为市民夏日纳凉、闲话家常的惬意之地,更承载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见证着江城人民与洪水斗争的不屈信念。

WechatIMG957

  “此刻更懂你—时空对话·江岸记忆”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期待你参与!下一期,我们将走进江岸的商业老街,看看新零售浪潮如何重塑百年商埠的传奇。

WechatIMG958

  登录长江网“长江头条”平台,带上话题#江岸·美好一刻——此刻更懂你#,上传你的摄影作品。(微博用户可带话题#我的江岸美好一刻#参与投稿)

(值班总编辑 蔡早勤 值班主任 徐嘉潞 值班编辑 代婧怡)


6
18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