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城乡、跨越江河,湖北具有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得水独优的资源禀赋。大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离不开交通的硬支撑。
“对标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发展定位,我们将不懈努力。”5月19日,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钟芝清表示,重点谋划做好大通道、大枢纽、大联运三篇大文章,推动湖北由九省通衢向新时代九州通衢加速迈进,为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勇当“开路先锋”。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钟芝清。
畅通大通道
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5月26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根索股的成功架设,燕矶长江大桥顺利完成主缆架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问:构建铁水公空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请问打算从哪些方面发力?
答:省委、省政府聚焦加快建成支点,赋予交通行业重要使命,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新坐标新任务。
截至2024年底,我省已建成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124公里,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当前在建高速公路项目37个,里程2159公里,计划开工和谋划项目34个,里程2054公里,“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全省1000吨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达到2213公里,居长江中上游第一、内河第二。
我们将持续畅通大通道,聚焦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谋划实施大通道扩容和新建重大项目,支撑湖北加快形成中部地区大通道格局。
一是扩容高速公路主通道。推进沪渝、福银、京港澳、二广等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繁忙拥挤路段提质扩容,推动链接“四极”的高速公路主通道实现8车道以上标准,通行能力提升100%以上。
二是谋划高速公路新通道。谋划“一横”新通道。建设武汉至重庆、武汉至霍山高速公路,连接长三角、成渝城市群。谋划“一竖”新通道。建设平顶山至宜昌、当枝松北延等高速公路,分流二广高速公路,强化襄阳、宜昌之间的互联互通。谋划“一撇”新通道。建设荆门至随州、随州至信阳等高速公路,提升宜荆荆都市圈向东北方向辐射能力,快速连通中原城市群。谋划“一捺”新通道。建设武汉至十堰高速公路,连同福银高速构建武汉、襄阳都市圈的高速公路“双通道”。
三是畅通航运大通道。加快推进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建设。向北畅通汉江、唐白河,向南抓住平陆运河、湘江航道建设契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畅通长江黄金水道。配合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配合加快宜昌至武汉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实现5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航,加快建设“水运上的湖北”,实现湖北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转变。
构建大枢纽
发挥全国重要物流枢纽作用
武汉阳逻港码头一派繁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问:交通枢纽是综合立体交通网和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节点,省交通运输厅在枢纽建设方面有哪些谋划?
答:交通枢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截至2024年底,全省港口吞吐能力5.9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610万标箱,均居长江中上游第一。武汉已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花湖机场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中欧班列(武汉)正加速打造集结中心。
我们将持续构建大枢纽,聚焦提升武鄂黄黄国际性和宜荆荆、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以重大港口和物流枢纽项目为抓手,推动湖北建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物流枢纽。
一是建设武鄂黄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推进武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深化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城市建设,以天河机场、阳逻港和吴家山陆港为重要抓手,加快建成三条“丝绸之路”的战略交汇点。黄鄂黄以花湖机场、黄石新港、三江港区、武穴港区等枢纽为核心,建成全球供应链航空物流中心、长江中游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长江中游矿石资源供应链配置中心。
二是建设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紧抓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机遇,推动宜荆荆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部陆海大通道的关键节点,加快建设宜昌三峡枢纽港、荆州亿吨级组合港、荆门国际内陆港,完善三峡翻坝综合转运体系,高标准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三是建设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打造襄阳汉江航运中心,优化提升襄阳北公铁联运枢纽和小河港多式联运枢纽,着力打造国家级农产品交易中心、汽车储贸组织中心、非金属矿产备份供应基地,高标准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强化大联运
推进铁公水空互联互通
一架B767-300型全货机从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印度新德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问:通过以公水、铁水等方式为主的多式联运,能推动交通物流降本增效,省交通运输厅将如何深化推进多式联运建设?
答:枢纽提能,多式联运是最重要的交通手段之一。我们将持续推进多式联运创建,实施运输结构调整,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整体提升湖北的开放辐射力。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8个,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完成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24.86万标箱,居全国内河第一,同比增长41.6%。
具体为,将持续强化大联运,聚集打造一批多式联运中心,以多式联运网络积极对接三条“丝绸之路”,加快构建链接全球的国际多式联运大格局。
一是打造多式联运中心。聚焦武汉港、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宜昌三峡翻坝转运枢纽、荆州港铁水联运枢纽、黄石港铁水联运枢纽等联运中心,以完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以及加快“一单制”“一箱制”发展为抓手,拓展武汉阳逻港国际国内联运辐射范围,打造内河最大集装箱铁水联运中心。推动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建设,打造全国性陆空联运中心。构建“铁水联运+翻坝转运”体系,打造三峡翻坝转运中心,推动湖北建成全国多式联运样板省、标杆省,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在长江干线内河第一。
二是以多式联运网络对接三条“丝绸之路”。对接海上丝绸之路。以武汉阳逻港至上海洋山港江海联运航线为骨干,吸引长江中上游及西北、西南腹地集装箱到阳逻集并。对接陆上丝绸之路。支持阳逻港作为中欧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点,高效链接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武汉)”“东南亚班列”。对接空中丝绸之路。推进沪渝高速武黄段改扩建、鄂州机场高速公路二期等项目,完善以花湖机场为核心的集疏运体系,加快打造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潘庆芳 赵超)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