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建育:焕新活力 释放质能,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是全省“新春第一会”发出的动员令。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建育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文旅闻令而动,将2025年确定为“支点建设奋进年”,把全部工作聚焦文化创新战略,加快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闻令而动,对标一流

聚焦支点建设文化创新战略

问:贯彻落实省委建成支点的战略部署,武汉将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市文旅局作为实施文化创新战略的主责部门,将如何在支点建设中作出应有贡献?

答:全省“新春第一会”发出了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的动员令,我们闻令而动,将今年确定为“支点建设奋进年”,组织开展“文旅融合发展增动能、干部实干争先增才能”双增行动,以拼抢实作风攻坚文化创新战略在武汉文旅落实落地。

一是强化支点意识。锚定“世界知名”工作目标,聚焦建设一流文旅品牌、提供一流文旅产品、策划一流文旅创意、发展一流文旅业态、打造一流文旅服务,迅速制定发布了武汉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方案,以全球化视野高点定位武汉文旅发展。

二是夯实项目支撑。锚定“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市区联动加快建设武汉戏曲艺术中心、图书馆新馆、光谷文化中心等80个文化项目,同时将围绕补齐主题公园、高星级酒店、民宿等短板弱项,大力培育引进项目,实现区域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发展。

三是狠抓落地见效。锚定“全时全域”工作标准,构建“1+1+10”规划政策编制体系,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质效提升等重点工作,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干,高效率、快节奏,提升武汉文旅系统落实支点建设的行动力、战斗力。

赓续文脉 形塑气质

整体提升武汉文化影响力

问: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文化中心城市,市文旅局如何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主动服务和融入支点建设大局,在整体提升支点文化影响力上担当作为?

答: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市突出文化引领的部署要求,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凝练提升英雄城市精神,形塑新时代武汉独特文化气质。

一是赓续城市文脉。高水平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武汉中国长江博物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综合提升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办好“大河对话”论坛,弘扬开放融合的长江文化。高标准建设知音文化旅游区,擦亮琴台音乐节、国际杂技艺术节等品牌,建设国际知音会客厅。推动“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品质建设博物馆之城,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

二是推出精品佳作。实施名团、名剧、名家、名展工程,组织创作一批体现时代特质、富集地域精神的艺术作品,生动讲述武汉故事。大力振兴武汉戏码头,推动“武汉有戏”享誉世界。

三是聚力文艺惠民。创新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做强百姓明星、全民阅读等品牌,织密12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择高而立,向上而行

打造国际都市旅游城市

问:4月25日,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正式吹响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号角,赋予武汉“打造国际都市旅游城市”的使命,市文旅局有哪些具体思路举措?

答:我们将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全面实施文旅产品焕新、城市服务质效提升等六大行动,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是打造世界级文旅地标。分类推进资源重组,串珠成链,建设“一桥两山”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动东湖风景区、黄陂木兰湖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持续建设长江百里生态廊道、百里东湖绿道、汉口百年历史风貌区等世界级自然人文景观带,构建“江湖联动,城景一体、主客共享”国际都市旅游发展体系。

二是塑造特色文旅品牌。实施景区扩容提质、文化元素进景区、文化场所成景点、建筑可阅读、街区可体验、滨水可游憩工程,打造长江水岸联动精品线路,叫响“赛博武汉”“演艺之都”,向世界展现武汉国际范、烟火气、文化味、科技感的文旅形象。

三是建设游客友好型城市。一切以游客满意为中心,做优“食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聚焦数据中枢、产业大脑、消费全域网等要素优化智慧文旅。升级通关、支付、退税等便利化措施,实施武汉全球宣传推介计划,打造中部地区入境旅游首站首城。

丰富供给 提振消费

加快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问:武汉坐拥山水、人文、历史、红色等丰富文旅资源,市文旅局如何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胜势,加快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答: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产业思维、市场观念、融合路径,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文旅产业突破性发展、整体性提升。

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文旅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着力培育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产品开发、客流导入、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营造良好文旅产业生态。

二是丰富产品业态供给。拓展文商旅体融合深度广度,做强武网、汉马、渡江等品牌赛事,引进国际一流展会,建设赛事名城、展会之都、电竞之都、动漫之都。大力发展长江夜游、都市漫游、冰雪游、低空飞行等新业态。支持景区、文博单位增强游客体验感,加快传统文旅产品迭代更新。

三是持续提振文旅消费。打造武汉标志性文旅消费街区,策划春天赏樱、暑期研学、国庆畅游、跨年迎新等“游武汉”主题活动,营造“月月有主题、处处有特色”的消费场景。唱响“相约春天赏樱花”,建设樱花第一城。推出更多高品质武汉礼物,激发消费活力。

相关阅读

千年文脉碰撞创新基因,武汉文旅“蝶变”向世界展翅

(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武文旅)

【编辑:陈明】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