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安庆世太史第迎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归乡”——赵朴初亲属代表遵照赵朴初先生及其夫人陈邦织女士遗愿向安庆捐赠珍贵文物,这725件书法作品、数千册藏书以及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实物等珍贵文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故居的馆藏,更铺陈着这位先贤的智慧风骨与故土情怀。
安庆,这座长江畔的千年文邦,再次因赤子之心的回归而熠熠生辉。
“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
1978年,太湖县一份内部刊物《长河文艺》编审人员试着向赵朴初先生写信,请求为刊物题词。
彼时,赵朴初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10天后,编审人员收到了朴老的题签,还有一首题词。
“托衷情于片纸,望故乡而高歌!”一个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溢于言表。
从此以后,朴老不断为家乡县志、学校、医院等题词题字,有求必应。
1990年,赵朴初先生回到安庆,访迎江寺、谒先人墓,过天台里故宅及倒扒狮老街,继到阔别64年的故乡太湖县,瞻望二祖堂、游花亭湖……
“‘我少小离家,现在是老大方回。太湖是我的父母之乡,我是太湖的儿子……’。情到深处,朴老热泪隔断,成此‘故乡行杂咏二十四首’,这一句‘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无尽热爱和对故土的深沉眷恋。”在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讲解员张甜每天都要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这一段动人的故事。
“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
此后的十年,赵朴初以行动作答,直到生命的最后。
此后十年,朴老每年都要汇上个人积蓄,用于家乡扶贫事业和奖励太湖学子;
此后十年,每当家乡有难,朴老总是想方设法解难救困;
此后十年,朴老持续为家乡捐资引资,帮助家乡建医院、建学校、修码头;
……
“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
2000年5月21日,朴老在北京逝世。遗愿中仍情系桑梓——报故乡恩。
“月是故乡明,情是家乡重”
朴老爱乡情深,家乡亦不敢辜负。
行走于安庆天台里世太史第,便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正以独特的方式在守护——
2001年始,安庆便多方筹资修复世太史第,于2003年11月修复竣工对外开放。修复后的世太史第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004年设立安庆市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管理处,2009年加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牌子,陆续启动实施故居展陈提升、周边空间整治提升等系列工程,整体风貌与品质显著提升,先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统一战线教育基地、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史教育基地,常年陈列《赵朴初瞻仰厅》《赵朴初生平展》《安徽统一战线教育展——统一战线上的楷模赵朴初先生》《赵朴初故居馆藏书画名家精品展》等固定陈列。
2024年,安庆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对赵朴初故居周边空间整治提升工程,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恢复了故居东中西三轴七进、布局规整、结构合理、修旧如旧的建筑格局,让故居焕发出新的活力。
今年,赵朴初故居联合上海博物馆举办《风月同天——赵朴初书法艺术展》。
“这次展览从上博收藏的朴老遗物、遗稿中遴选了与‘黄金纽带’有关的珍贵墨宝,秉承先辈对人民友好与世界和平的殷切期望。”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开展以来每周吸引上万名游客参观。
在太湖县,这份守护亦然坚定——
2000年,朴老逝世后当年,太湖县在寺前镇建起“赵朴初生平展室”、赵朴初文化公园。
2004年,经中央批准,并得到陈邦织夫人同意,太湖迎回朴老灵骨归葬故里。当年,太湖县联络省市相关单位,发动安徽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于2004年正式成立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研究会会刊《赵朴初研究》,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研究朴老的学术刊物。
如今,赵朴初文化公园一期工程朴老树葬地、赵朴初生平陈列馆,二期工程赵朴初诗词碑林均已竣工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来自海内外的瞻拜者10多万人。赵朴初生平陈列馆(赵朴初纪念馆)已成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史教育基地等。
承愿归来 报我乡邦
2025年5月的安庆,世太史第青石板上跫音回响,百年前的风穿堂而起——
是故人,又回到故里!
5月21日,赵朴初先生珍贵文物捐赠仪式举行。
“2000年、2011年伯父伯母相继辞世,我们亲属立志传承遗愿,决心要让朴老的珍贵文物得到长期保存、展示、研究和弘扬。”全国政协常委、赵朴初亲属代表赵雯在捐赠仪式上动情地说,“目睹父老乡亲对伯父朴老无限的热爱与尊敬,回顾伯父朴老对家乡父老、故乡发展的牵挂与怀念,将伯父朴老珍贵文物捐赠给故乡安庆,这恰似伯父朴老承愿归来、报故乡恩。”
捐赠的珍贵文物包括书法作品725件/组、藏书数千册以及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实物等。这些珍贵文物,无不展示出赵朴初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展史上、在多党合作与民主党派发展史上的光辉一页,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光辉一页。
“这些文物的捐赠不仅是一份信任,也是一种鞭策。不仅是对安庆文化事业的巨大支持,更是体现了赵朴初先生对故土桑梓、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市长张君毅在作答谢辞时说。
“这些珍贵文物指定由我们馆收藏、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极大丰富了我们馆藏、提升了故居的文化内涵,十分珍贵!”赵朴初故居陈列馆馆长金忠阳说。
这些珍贵文物拼合出一个立体的赵朴初——是社会活动家,是爱国宗教领袖,亦是书法家、是诗人,也是永远眷恋故土的游子。
千年文脉绵延,捐赠义举正书写着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动人一笔。“不仅丰富了赵朴初先生宝贵的精神遗产,也丰富了安庆天台里历史街区记忆。”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充满期待,“希望以赵朴初先生精神世界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天台里历史文化脉络,促进安庆文旅发展。”
天台里风起,吹动着赵氏老宅的雕花窗棱,院子里的白玉兰花开复花落,仿佛它们的主人从未离开。(全媒体记者 江露露 卢向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