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3日讯(记者刘海锋 通讯员陈声超)自5月21日晚上开始,至23日凌晨,武汉大部区域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强降雨中心主要位于东西湖、蔡甸北部、武汉经开区北部、中心城区和新洲,全市平均面雨量77.4毫米。其中,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农科院、南湖社区等5个站点突破200毫米。
武汉这轮降雨强度为何这么大?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说,本次降水天气过程从北到南影响范围大,这一现象是由于冷暖空气各有一支比较强的气团相互摩擦碰撞,从而造成气旋附近的降水。另一方面,在气旋外围的暖气团之中也会有对流强降水发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长江沿岸地区的强降水主要在于这两种原因。
冷暖气团碰撞摩擦产生的降水特点是降水区域更加集中,在气旋东侧和南侧,发生强对流天气的风险更高。同时,地形也会加强摩擦碰撞力度,增强单点降水强度。
湖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艳杰说,5月22日我省迎来入汛以来第一次大范围大雨到暴雨天气,其中武汉南部、荆州、仙桃、咸宁有局地大暴雨和单点特大暴雨,主要因水汽输送加强和低涡影响。
实际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说法。5月22日凌晨,在副热带高压加持下,凶狠的暴雨带北抬,武汉附近的雷雨云从点状逐渐发展成条带状,到了下午云团旋转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江淮气旋和北方气旋逐渐成形,庞大的云系北至蒙古、南连两广,纵贯全国。江淮气旋加速了水汽输送,让暴雨更大,武汉、荆门、孝感等地出现了超100毫米的大暴雨,仙桃局地更是出现特大暴雨,7小时雨量高达301毫米。同一时间,受地形影响,湖南常德桃源牛车河自动站12小时降雨419.5毫米,也属5月罕见。
气象专家分析,5月23日江淮气旋还将继续活跃,给江西、安徽及江浙沪、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带来大到暴雨,同时将给日本带去暴雨天气。23日,来自蒙古高原的冷涡将暂时战胜强盛暖湿气流和副热带高压,给武汉带来多日清凉。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