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2日讯(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张小雨)“每一次演出都是进步!”22日,在硚口区宗关街道太平洋社区活动室里,新生艺术团正在为下周的一场演出排练,艺术团团员均是精神障碍患者。在近日举办的硚口区慈善文化节上,6位团员走上舞台表演。
社工正在教授团员练习非洲鼓。
22日上午,团长齐齐早早到场,协助社工做好准备。齐齐告诉记者,因不同原因患上精神疾病后,他们需长期服药,几乎很少外出,如何重新融入社会,是许多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期待。6年前,硚口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让社工机构为居家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社工赵静是服务者之一。她告诉记者,刚入户探访时,服务对象反应冷漠,直到上门多了,和患者们成为朋友,他们才慢慢“被打开”。赵静发现,很多患者爱好音乐,“他们喜欢但缺乏平台”。于是,她和同事组织大家听音乐、唱歌。机构还请来一名退休声乐老师担任志愿者,社工黄蓉自学非洲鼓并主动担任老师。
团员们为团队取名“新生”。艺术团成立的第二个月,就收到公益演出的邀请。当完成演出后收到主办方颁发的奖状,成员们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艺术团成员们正在排练。记者刘晨玮摄
成员燕子告诉记者,加入艺术团后,她找到了归属感,在一次次演出成功后,燕子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去年,她找到一份工作,“只要心怀美好,我们也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宗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街道将开放近500平方米的区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平台,可供全区精神障碍患者使用,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就业培训、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服务。
硚口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区里已打造了“新生艺术团”“小太阳志愿服务队”等7个康复服务品牌,今年内,将在宗关街道、古田街道建设2个区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多方力量,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社区康复服务,引导他们参与更多社会社区活动。
(注: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