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扩投资、促消费、强市场,百亿级项目在汉加速推进



上周,在武汉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吸引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家顶尖企业参展。这背后是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达7566亿元,向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迈进,成为武汉能级跃升的“强引擎”。围绕经济能级跃升行动,整体提升城市的战略支撑力,全市上下扩投资、促消费、强市场,增强战略发展实力和战略服务功能。

投资提质增效,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项目进入装修阶段。记者高勇 摄

5月21日,位于东湖高新区左岭大道的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开闭所完成送电,百余名工人正在安装调试设备。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透露,整体进度远超预期,11月份将投产。去年11月开工的小米智能家电生产制造基地项目不断跑出建设“加速度”,智能家电工厂施工进度超过80%。未来还将建设万人研发中心、小米大家电全球总部。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也是经济能级跃升的重要引擎。市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推进市级重大项目575个,年度计划投资近3000亿元。今年一季度累计投资898.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超三成。其中,海康威视武汉智慧产业园(二期)、武汉华星第6代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扩产、小鹏汽车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等百亿级科技创新及现代产业项目正加速推进。

“积极争取对接各类资金和资本,推动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联动,以高效率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全省建成支点“七大战略”,我市今年推进2400个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9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30个,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不少于100场。

消费扩容升级,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山姆会员商店江岸店内,工作人员提前上架部分商品。肖僖 摄

从“跟着春晚游武汉”到“相约春天赏樱花”,从武汉马拉松到刀郎演唱会,从京东MALL落户王家湾到山姆江岸店即将开业,一幕幕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正成为引领武汉消费的新时尚。最新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60亿元,同比增长8.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位居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前列。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扩容升级,关键在于找准重点、激发消费潜能。“武汉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和消费产品供给,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市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释放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潜能,智能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6倍。4月27日起,我市开展2025“夏日荟聚”系列促消费活动,包括“乐购武汉”“烟火武汉”“活力武汉”等600余场特色活动,推进商文旅体深度融合。

在促消费的同时,武汉正加快提升城市能级,梯度打造一批百亿特色园区,培育一批百亿规模服务业聚集区和千亿产业大道。

目前,我市正加快推进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19家,总数达5300余家;新增纳税亿元以上商务楼宇10栋,总数超过120栋。

育强经济主体,营造各类企业竞相涌现的市场生态

东西湖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上门为医务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长江日报资料图)

“只需3分钟就开具出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了十几份无违法违规证明。”近日,深圳华声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商务负责人徐念坐在办公室就办成了公司信用报告,而过去可能要耗时半个月“跑部门”才能办完各种手续。

这正是武汉以“高效办成一件事”赋能企业发展的生动注脚。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出110余项涉企“集成办”事项。

实施经济能级跃升行动,要优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武汉新登记经营主体15.69万户,同比增长30.2%,平均每个月新增经营主体超过5万户。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我市出台“民营经济二十条”,着力发展“根企业”,建立了1200家“小进规”、2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库,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21家,营造各类企业竞相涌现的市场生态。

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称,今年将实施万亿中小企业融资工程,体系化推进汉融通平台建设,二季度组织开展50余场投融资对接活动。

与此同时,我市构建长江国贸、安居链、安养链、长江汽车链等九大供应链平台,带动5万余家各类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中心。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刘海东 王为)

【编辑:王戎飞】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