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镇党委书记 娄婷婷
加快三区建设
奋力跻身全市镇域经济第一方阵
记者:当前,全市正全力冲刺“千亿突破、百强进位”目标。作为农业大镇和潜力新区,渔洋镇如何找准定位、贡献力量?
渔洋镇党委书记 娄婷婷:渔洋镇位于潜江东南,毗邻仙桃市、监利市,历史上诞生了潜江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中共潜江县委等“八个一”,在潜江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著名的特色口子镇、红色老区镇。当前,作为全市现代农业的主战场,渔洋镇将立足红色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围绕农业稳镇、产业强镇、文旅兴镇,持续挖掘红色资源、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深化农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铸造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旅融合区,对标千强,奋勇争先,跻身全市镇域经济第一方阵,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为全市“千亿突破、百强进位”贡献渔洋智慧与力量。
记者: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渔洋镇如何发挥资源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渔洋镇党委书记 娄婷婷:我们将以“三区联动”为抓手,打好“特色牌”、激活“新引擎”,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一是做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面建成3个万亩、11个千亩虾稻基地和1个万亩西兰花基地的基础上,新增虾稻、西兰花面积8000亩;打响西兰花品牌,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预计全年新增流转土地5000亩以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突出口子镇交通物流优势,以陈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集中区,新建双马、桥头两个冷链仓储服务点,加快培育形成辐射全镇、带动周边的蔬菜育苗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
二是做优铸造产业集聚区。支持银昌科技、利维铸造等企业技改扩规,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和绿色工艺,力争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攻关高性能铸造材料技术,开发新型产品;鼓励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密铸造、高端装备铸件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培育1至2家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绿色铸造产业基地。
三是做活生态文旅融合区。争取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旅集团支持,投入3000万元对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串联拖船埠红色教育基地、江岔垸万亩虾稻基地、新台民俗文化驿站、乡味百年油菜花基地等特色旅游节点,开发“红色研学+农耕体验”线路,打造沉浸式水上红色情景剧、特色农耕文化民宿等,丰富文旅体验项目,力争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记者:“三农”提标是市委提出的“九大工程”之一,渔洋镇在“三农”提标工程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渔洋镇党委书记 娄婷婷:渔洋镇将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以“三项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三农”提标工程走深走实。
一是推行科学种植计划,让农业产品优起来。大力推广“虾稻螺菜”高效种养模式,深化村企共建,强化科技赋能,发挥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实现村企联动发展。鼓励乡味百年、宏禾、泰昌、运昌等企业,以订单农业模式推广科学种植,实现品种、标准、收购“三统一”,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
二是推行乡村宜居计划,让农村环境美起来。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常态化推进“清洁家园”“村庄清洁日”等活动,深入推广“村规民约+积分制”,鼓励引导群众参与。以点带面打造“百十”乡村样板,培育100户“美丽庭院”、创建50个“美丽塆台”,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三是推行集体增收计划,让农民收入多起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以村集体为主体的土地流转,一方面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另一方面成立村级劳务公司,服务群众增加务工收入;健全村级项目会商机制,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重点扶持双马、金城等4个薄弱村,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服务等多元渠道,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全覆盖,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记者:市委提出“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渔洋镇在开展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
渔洋镇党委书记 娄婷婷:我们坚持“服务好现有的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理念,推行“三联工作法”,以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一是联链招商。绘制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链图谱,精准锚定产业升级方向,乡情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多管齐下,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家座谈会,以乡情为纽带、产业为基础,广泛收集招商信息、积极洽谈推进。1至4月“走出去”招商4次,“请进来”6次,洽谈推进项目10个,“潜江龙虾”产业博览会期间拟上会、签约项目4个。
二是联企纾困。组建“驻企服务员”团队,落实“一企一策”清单,镇党委班子成员每人包保2家重点企业,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常态化走访,持续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精准摸排企业在资金周转、用工需求、技术升级等方面的痛点难点,通过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一季度已帮助解决企业用工、生产、经营等问题15个,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稳健发展。
三是联审快办。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行“全程帮代办”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实现企业与部门、企业与群众的两个隔离,助力企业快速落地投产。启瀚农业年产2万吨绿色食品深加工项目签约后6个月内开工,开工后4个月内统计入库,现在正加快项目推进,确保开工后1年内竣工、竣工后1年内培育进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