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江观潮火遍全网,武汉将“滨水浪漫”玩出新高度

“武汉将滨水浪漫玩出了新高度!”近日,一段“暴雨中杨泗港大桥下弹钢琴”的视频在全网引发热议。视频里,演奏者以滔滔长江为幕,灵动的琴音在雨幕与钢架间流淌,共同交织出梦幻的视听盛宴,被网友盛赞为“江城版《海上钢琴师》”。

杨泗港长江大桥下,武汉版《海上钢琴师》。记者何晓刚 摄

这场现象级传播,展现了武汉独特的城市魅力,更将长江文化的浪漫与底蕴推到大众眼前,掀起“来武汉,听江观潮”的文旅新热潮。

年轻人定格“诗意江景”

社交媒体上,众多网友纷纷分享“游江湖”攻略,“武汉江边打卡地”笔记有近百万点击。坐拥165条河流、166个湖泊,武汉将自然禀赋转化为诗意体验:汉阳门码头的“橘子海”落日、青山江滩的壮阔潮声、东湖碧波桥的椰影游船,处处皆是打卡胜地。

众多年轻人来江边追“日落橘子海”。记者何晓刚 摄

“永远会为武汉的日落橘子海心动!”每至下午5时,在武昌江滩亲水平台与长江大桥上,满是举着相机的年轻人,他们追逐着落日,定格江面被染成橘子色的绝美瞬间。武昌万象城七楼的落日剧场,以高空视角俯瞰长江,玻璃幕墙外,长江如缎带蜿蜒,游轮划出细长水痕,城市与自然在此和谐共生。

青山江滩有着武汉最宽阔的江景视野,每天晚7时,“落日”仪式准时开场。市民李女士常带女儿前来,她感慨道:“脱了鞋踩在沙滩上,听浪声拍岸,能真切感受到长江的浩瀚诗意。”在这里,长江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文化的载体,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东湖更是将滨水浪漫发挥到极致。凌波门栈桥的日出闻名遐迩。而靠近武汉植物园的碧波桥等小众观景位,也在网友的分享下走红网络。碧波桥畔,椰风棕榈与湛蓝湖水相互映衬,彩虹栈桥横跨湖面,成为情侣们的打卡胜地。听涛景区丰富的水上运动,从传统的皮划艇、帆船,到新兴的动力冲浪板、卡丁船,让市民不出省便能体验“滨江度假”的乐趣。

武汉的滨水密码藏在165条河流与166个湖泊的肌理中。长江、汉江在此交汇,湖泊星罗棋布,独特的地理优势,让这座城市处处涌动着“观潮听浪”的诗意,成为长江文化的生动注脚。

创意IP激活长江文化

“在武汉,潮声是长江的专属,更是生活的诗意。”有网友评价称。杨泗港大桥下,江水拍岸与琴音共鸣,这里将打造与自然融合的音乐表达空间——5月20日开启试运营的“江影·灯光音乐社”,有咖啡精酿、烧烤夜宵配江风,还能看灯光秀、露天电影和武汉文化展演 ,为市民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休闲体验。“我们正在将自然景观转换为可体验的文化产品。”相关负责人介绍。

杨泗港长江大桥下将融入音乐表达空间。记者何晓刚 摄

近年来,武汉通过巧妙的城市规划与创新举措,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市民和游客可亲身感受的滨江生活场景,让长江文化融入日常。创意文旅玩法持续升级,从“长江甲板声浪派对”,到桥墩巨幕电影、塔吊船型餐吧,武汉以科技与艺术为笔,在长江上绘就沉浸式文化盛宴。

古琴号吸引众多游客。

五一假期,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2025长江旅游季·长江甲板声浪派对”。“古琴号”化身江上热力引擎,江天甲板成巨型舞台,游客们尽情享受“流动的音乐节”。长假过后热度依旧,“古琴号”持续上新国潮盛宴,将“派对的夏天”延续下去。筝曲悠扬、小提琴轻快、歌手即兴飙歌、汉服裙裾飞扬,江上时光与两岸灯火融为一体。正式上线的“古琴号·江上宴”,吸引众多大家庭和团队游客。

落日航班。

随着初夏来临,汉阳门码头每天晚7时准时起航的落日航班备受青睐。起航时,落日余晖洒在江面上,漫天橙霞,游船仿佛在“橘子海”中畅游;待夕阳西下,天空进入蓝调时刻,两岸高楼灯光亮起,宛如霓虹画卷,将江城的夜装点得如梦似幻。与此同时,粤汉码头的小龙虾自助餐航班,让游客“左手剥虾,右手举杯”;汉阳门码头的沉浸式情景剧“满江红·岳飞”升级版,以长江为幕、游船为台,观众化身“岳家军”,亲历“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豪情,沉浸式体验长江文化的历史底蕴。

“江遇——桥墩电影”。

长江二桥下,武汉将露天电影玩出新花样。坚实桥墩化身巨型电影幕布,江滩变为别具一格的露营地,年轻人围坐在此,看露天电影、赏美好江景。“江遇——桥墩电影”自营业以来,吸引众多年轻游客光顾打卡,并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分享;五一假期更是等位时长近2小时。青山江滩的5号码头餐吧,将塔吊遗址改造成船型空间,机械臂托起夕阳,游客在此吹江风、喝咖啡,解锁江城夜生活新方式。

(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侯钰倩 通讯员武文旅)

【编辑:王戎飞】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