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挖矿石” 今朝“秀风景”
黄石日报 2025-05-16 11:13

曾经机器轰鸣的采矿场,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生态公园;昔日裸露的矿坑崖壁,如今化作漫山遍野的槐花林海……

今年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风头正盛——入选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材,成为“2025年湖北春季十大赏花目的地”,迎来“千车万人游黄石”河南赏花专列,“五一”小长假更是吸引全国各地超5万名游客来访,创下历史客流新高。

“太壮观了!走过那么多的地方,从来没看到这么大的‘天坑’。”70岁的山西游客郭桦林惊叹道。老人所说的“天坑”,是指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核心景观,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

一直以来,开发区·铁山区致力于发展文旅消费,通过深入挖掘区域文旅消费潜力,拓展大城格局,完善综合配套,不断集聚人气。特别是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开发上,该区以“工业记忆与生态新生交融”为定位,统筹推进生态治理、文化保护与产业升级,构建起丰富多元的文旅消费场景。一方面,通过复垦还绿工程,曾经的废石场变身万亩槐花林,每年春季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另一方面,开发出矿冶大峡谷、矿冶博览园等项目,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工业力量与自然地貌的碰撞。同时,建设地质博物馆,并运用VR技术打造沉浸式展陈,让游客“穿越”回热火朝天的采矿年代,身临其境般体验矿冶文明。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火爆,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铁山街道熊家境社区依托毗邻矿山公园的地理优势,将工矿废弃地打造成流浪矿山度假村,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2024年,随着矿山民宿集群、绿皮火车主题餐厅、山地摩托、滑翔伞基地等新业态相继落地,开发区·铁山区形成了“游、学、娱、购、住”全链条消费场景。槐花旅游节、矿山音乐节、矿工美食节等主题节日轮番上演,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万人次,实现了从“工业遗迹”到“生态文旅地标”的华丽转变。

如今,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不仅是旅游地标,更成为矿冶文化传承的“活课堂”。开发区·铁山区将其建设成为矿冶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引导本地居民积极参与矿冶文化的宣传与推广。目前,全区60余所学校开展“矿冶文化进校园”活动,选拔学生担任“小导游志愿者”,在课余时间前往景区,为游客讲解矿山历史;退休矿工巫东明通过快板说唱形式讲述“废石场变花海”的转型故事,成为游客眼中的“明星讲解员”;矿冶文学社的本土作家则以矿工生活、生态治理为素材,记录矿工生活与生态变迁,让工业记忆以文字形式永久留存。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蜕变,是政府科学决策、企业责任担当、群众积极参与的共同成果。正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阎红勇所言,这里的每一棵刺槐、每一块矿石,都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记者 张春玲 实习生 刘欢欢)


编辑:郭明磊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