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黄携手打造外贸运输“黄金通道”
黄冈日报 2025-05-16 09:51

一列满载“黄冈造”的集装箱班列从大别山腹地麻城站驶出,40小时后便可直达东海之滨的宁波舟山港,搭乘国际货轮驶向全球市场。相较于全程公路运输,物流成本降低约40%。

这条横跨千里的“黄金通道”,不仅是物流动脉的延伸,更是革命老区与沿海开放城市携手共进的生动实践。截至今年一季度,该通道已累计完成海铁箱量880TEU(标箱)。

破局——

从“绕行”到“直达”,企业出海提速

麻城是黄冈外贸大市,出口额占黄冈市的36.5%。这座鄂东外贸重镇,却曾因物流瓶颈制约“出海”步伐。

湖北顺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麻城市一家出口外向型企业,也是甬黄合作的典范项目。公司董事长汪力量介绍,此前,货物多采用江海联运模式出口,即货物先通过短途汽车运输到武汉阳逻港,再中转到上海港出口,中间货物需要倒装、堆存,时效性较差且存在货物接驳不上船的风险。

“有时赶不上船期,一耽误就是十天半个月。”一位麻城本地外贸企业负责人坦言。

转机始于甬黄两地的战略合作。2023年,黄冈市人民政府与宁波舟山港集团签署协议,围绕优化物流通道展开深度协作。一年后,首趟麻城至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班列鸣笛启程,标志着革命老区与东方大港的“直连”正式打通。集装箱从麻城货场“一站式”装箱,铁路直达宁波港区,全程无须二次开箱,货物周转效率显著提升。

2024年,麻城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7%,实现利用外资额1588万美元。

赋能——

从“家门”到“港口”,政企协同优服务

为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新通道的便利,铁路部门推出“家门到港口”的全流程服务。武汉铁路局麻城车务段为企业量身定制运输方案,实行空车优先调配、重车优先挂运、班列优先发车的“三优先”机制。货场装卸团队24小时待命,确保货物随到随装。从申报到发运,全流程压缩至两天内完成,较以往缩短近三分之一时间。

“现在,就像坐‘物流专列’,省心又省力。”汪力量表示,过去货物辗转多个环节,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装箱,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明显增强。

降本增效是物流通道可持续运营的生命力所在。针对企业运输成本高的问题,甬黄两地创新“三方分担”机制:铁路运费下浮、地方财政补贴、企业适度分摊,形成“降成本”合力。以麻城至宁波段为例,铁路运输价格优惠超四成,直接惠及百余家外贸企业。

麻城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仅昊鸿电气科技(湖北)有限公司一家预计每年可减少运输成本900万元。该公司是麻城外贸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户外取暖炉、烧烤炉、壁炉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2024年出口额为2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5.48%。今年,公司通过干式搪瓷喷涂、激光切割核心技术突破及智能化功能研发,打造出海外市场“爆款”高端烤炉,斩获欧美市场8000万元订单,生产线已排至今年年底,预计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

拓维——

从“单线”到“网络”,合作纵深推进

这条跨越千里的“黄金通道”背后,是政府、企业、铁路、港口等多方力量合力托举的结果。黄冈市借助与宁波的对口合作机制,整合政策资源;宁波舟山港发挥全球航线网络优势,提供港口快速通道;铁路部门优化运力调配,保障班列高效运行。

“黄金通道”的成功运营,为甬黄合作按下“加速键”。当前,甬黄两地正紧锣密鼓筹划开通黄州至宁波的海铁联运新班列。依托黄州作为黄冈主城区的区位优势,新线路将辐射团风、浠水等周边县市,进一步集聚外贸货源。

“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是开拓物流通道的前提所在。目前,正在深入调研区域市场内外贸需求,精准分析企业痛点、难点、堵点,以此提高项目的市场适应性。”浙江海港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湖北浙港供应链管理公司总经理沈君华介绍。

“不仅要‘连点成线’,更要‘织线成网’。”宁波对口合作黄冈工作队负责人表示,将深化与宁波舟山港集团、物流协会的合作,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提升揽货能力和服务品质。同时,针对企业关注的通关效率、船期对接等环节,计划推出“港务前置”“信息互通”等创新举措,打造“智慧物流链”。

“一条铁轨连接山海,一场合作激活共赢。海铁联运不仅是一条运输线,更是一条发展线。”黄冈市商务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通道能级提升,更多外资外贸企业将目光投向老区,为黄冈开放型经济注入新动能。(李娇 励孟挺)

审核人:范学鳌
责任编辑:彭君雅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