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忍受”转向“主动管理”,医患携手拥抱无“炎”生活
长江网 2025-05-14 13:19

长江网讯(通讯员孙宇)5月19日是第16个“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主题为“IBD无国界—打破禁忌,畅所欲言”。近日,在“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来临之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行政副主任叶梅等多位消化领域权威专家发起“爱有颗粒度 健康无边界”科普活动,呼吁关注炎症性肠病(IBD)的科学诊治与规范管理,以实现与疾病和谐共处,拥抱美好人生的目标。

图片 1.png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行政副主任叶梅等中国多位消化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发起“爱有颗粒度 健康无边界”科普活动。通讯员供图

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来,我国IBD发病率持续上升,2016年CD发病率为0.71/10万人,UC为8.95/10万人,预计到2025年,患者将达到150万。IBD给患者带来身心双重折磨,患者焦虑发生率是健康人的两倍,疾病活动期常伴随抑郁情绪。叶梅教授介绍,这些心理问题与肠道炎症、疾病反复、社会功能受损形成恶性循环,“未来心理筛查有望成为炎症性肠病随访‘必选项’,助力患者从‘被动忍受’转向‘主动管理’”。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不断涌现,且不少已纳入医保,更多患者能够负担这些药物,疾病得到良好控制,进而回归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结婚、生子不再受影响。

然而,IBD的诊疗面临诸多挑战。它易与感染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混淆,导致漏诊、误诊和治疗不规范。严重者会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内瘘等并发症,部分患者甚至手术后才确诊。“鉴于IBD相对少见,诊断难度大,非专业医生了解有限,因此出现相关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就医,尽量选择IBD专科医生。”叶梅教授表示,确诊后应严格遵循用药方案,随意减量或停药易使病情反复、恶化。

为解决IBD诊疗难题,落实分级诊疗、成立区域联盟意义重大。叶梅教授牵头成立的湖北省IBD专病联盟,已有36家医院加入,实现全省区域全覆盖。湖北省IBD专病联盟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对IBD的认识,使其能识别可疑患者并规范处理,让患者尽快确诊、控制病情,避免延误。疑难病例经上级医院诊断制定方案后,转回当地治疗,有问题再回上级医院。这种模式既减少患者旅途奔波,又因当地医保报销比例高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还提升了当地医生管理IBD患者的水平,助力更多患者实现“无复发、无并发症、回归正常生活”的目标。

在面对炎症性肠病时,医患需携手共进。患者要提高疾病认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疾病管理;医疗界应持续提升诊疗水平,做到规范化、同质化诊治,并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如此,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拥抱无“炎”生活。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陈琦 值班编辑 王冲)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