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寸影花鼓”团队赴荆州、长沙、十堰、武汉、郑州、吉安六地实践


屏间流转花鼓韵,荆楚寻芳启新章

——“寸影花鼓团队赴荆州、长沙、十堰、武汉、郑州、吉安六地实践

(通讯员舒文静)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以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传播。

花鼓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是荆楚文化的活态传承。然而,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冲击,花鼓戏面临着受众老龄化、传承人才断层、传播渠道单一、知名度和上座率低、大量剧目失传等诸多困境,生存空间不断萎缩,亟待通过创新方式实现传承与发展。

在此背景下,武汉大学寸影花鼓实践团队应时代需要,结合专业知识,依托学科优势,打造国内首款非遗戏曲数字交互装置,旨在解决传统戏曲传播和传承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交互差、节奏慢三大痛点,以数字技术焕醒花鼓戏当代传承的新活力,推动花鼓戏等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

技术创新与研发打造非遗戏曲数字交互装置团队结合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信息、设计传达等多元专业知识,潜心研发非遗戏曲交互体验装置。该装置以花鼓戏非遗艺术为文化内核,融合现代科技元素,保留戏曲艺术精髓的同时提升了互动感和参与感。用户通过举起特制手电筒照亮引导区域,摄像头识别前端二维码,屏幕即时呈现登台布景及唱词演绎,实现光影换景,将传统戏剧的幕间等待时间缩短至即时切换,大大提高传播效率。同时,SD+TD 技术支撑的实时数字形象系统,能让用户现场生成戏曲妆容,化身为《站花墙》等经典剧目中的角色,沉浸在虚实交织的戏曲场景中,亲身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团队实现了多份剧本的互动化创编,实现了三分钟一台戏,让用户高效地感受到花鼓戏的魅力,提升即时兴趣,目前剧本库中已有20+份剧本。

团队进行校园宣讲,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传统文化种子,将传统戏曲的光亮照进心灵。团队走进吉安市安福中学高二(9)班,向同学们简要介绍湖北花鼓戏后,讲解团队研发的戏曲数字交互装置。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体验,拿起特制手电筒生成个人戏曲数字形象,化身《站花墙》中的春香,自行编排剧情,体验沉浸式入戏。同学们表示该装置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了对花鼓戏的兴趣。团队走进郑州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为小学生们带来别开生面的传统花鼓戏体验。通过介绍花鼓戏发展历史,展示传统花鼓戏精彩片段与现代数字技术融合的成果,孩子们被深深吸引。在互动体验中,光影换景和实时数字形象系统让孩子们惊叹不已,仿佛穿越回古老的戏曲世界,亲身感受戏曲艺术的精髓。在十堰市郧阳区知行高中,团队成员介绍湖北花鼓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传统剧目后,展示非遗戏曲交互体验装置。同学们积极体验,通过特制手电筒实现光影换景,生成戏曲妆容,化身剧中角色,提升了对花鼓戏的互动感和参与感。班主任认为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点燃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团队走进武汉光谷第二十五小学,向师生介绍花鼓戏知识后,展示交互体验装置。小学生们被新奇的装置吸引,积极参与互动,体验光影换景的奇妙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花鼓戏的魅力。老师称赞该装置比传统说教式教学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图:团队在多地中小学宣讲实践照片

 

团队深入基层,走进社区与非遗机构进行调研了解需求团队深入荆州东门社区,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到很多居民对花鼓戏缺乏深入了解,只有年纪稍长的居民了解当地花鼓戏社。团队还得知戏社即将拥有专门的表演场所,通过商业化运营模式让花鼓戏回归生活。团队在荆州市群众艺术馆观看花鼓戏团彩排表演,与戏团深入交流并分享数字交互装置。戏团团长对装置的新颖性表示肯定,认为科技与戏曲结合迸发奇妙火花,为戏曲传承开辟新道路。团队赴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和保护传承中心,了解花鼓戏发展历程,观赏改编剧目,与老艺人交流。国家级传承人肯定装置的共创模式,认为其打通了传下去活起来的任督二脉,期待共同推广该技术。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图:团队深入基层实践照片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多方肯定与助力,实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与成效。一方面是师生的积极反馈各地校园活动中,师生们对数字交互装置的创新形式和体验效果赞不绝口,认为其有效提升了对花鼓戏的兴趣和了解,为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另外,团队成果得到非遗传承人的肯定荆州、湖南等地的花鼓戏传承人体验装置后,高度评价其创新性和实用性,认为其为戏曲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愿意共同推进该技术的宣传与应用。团队成果得到社会层面的广泛传播与认可团队已完成湖北花鼓戏经典剧目《站花墙》的编创和装置试运行,开展多场线下宣讲和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对花鼓戏的关注和喜爱,为花鼓戏的传播积累了宝贵经验。

 

image.png 

图:团队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实践照片

 

寸影花鼓团队在社会实践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指示为指导,紧扣时代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基层实践,积极探索花鼓戏等非遗戏曲的传承与传播路径。多地域、多场景的宣讲体验活动和调研交流,不仅让更多人领略了花鼓戏的艺术魅力,也为非遗传承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团队将继续秉持数字活化-基层深耕-国际传播三步战略数字活化——计划完成 50 个小剧种的数字化建档,搭建戏曲文化数字资源库,为非遗戏曲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数字化支持。基层深耕——组织智慧戏曲研学活动,进一步推进戏曲进校园、进社区工程,让更多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接触和了解传统戏曲,培养传承新生力量。国际传播——参加国际赛事和研讨会,将中国戏曲文化传播到国际舞台,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别样魅力。

一曲未尽千山晓,寸影能传万代春。寸影花鼓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以科技为笔、以传播为墨,在数字时代为传统戏曲续写新的篇章,让千年雅韵焕发永恒光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