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坡 丁治昕:用“创造与分享”打破“精致利己”
长江日报 2025-05-12 09:29

作者:李东坡 丁治昕(作者单位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年来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年轻人利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小红书”“知乎”“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自愿分享生活、学习、旅行、运动等各类经验和知识,他们并不会因其占用了空闲时间而烦恼,反而对于分享知识、交流经验等行为乐此不疲。知识分享在虚拟世界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时间的共享成为一种独特的媒介景观。

■ “慷慨”心态正在成为青年主体情绪

数智化浪潮与知识经济同频共振,既深刻影响着青年群体的价值创造模式,又重塑着社会变迁中的总体心态。知识生产与赋能方式如今发生了深刻变化,知识即价值,但年轻人群体非但没有陷入知识利己主义,反而以更加开放包容的积极心态构建起知识共享的网络,一种与“精致利己”截然相反的“慷慨”心态俨然成了青年群体在认知盈余时代的总体情绪。

青年群体的“慷慨”心态,来自内在道德驱动、社会认同需求及对自我价值实现追求,从而主动将拥有的知识、时间、情感、创意等,无偿且广泛地贡献于公共社会活动,展现出具有利他倾向的积极社会心态。

“慷慨”心态反映了青年在知识爆炸浪潮中的作为——以共享协作构建知识秩序,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资源共享,还是认知层面的信任重构,对抗数字化生存困境的必然抉择。

“没有慷慨就没有互联网。”生长于数智技术怀抱中的青年一代,完成了由资源占有者向价值传播者的蜕变,更善于将碎片化的闲暇时间转化为创造性的知识生产。例如,在等待排队的间隙之中、在享受空闲的闲暇之余,青年并不会一味地消磨时间,而会用“种草”“排雷”等方式在网络平台分享着自己总结归纳的经验和知识,主动地创造价值。这种利用时间“边角料”创造价值的慷慨行为,使技术的可供性与青年慷慨心态的有机融合,不仅让知识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具象化了,也让青年群体的“慷慨”情绪具象化了。

数智化技术日新月异,在知识共享领域,在豆瓣、知乎等平台上,青年们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生活经验,构建起庞大的知识网络;在技能共享领域,年轻的开发者们开源代码,推动技术迭代革新,用专业技能推动建立新型的价值交换体系;在时间共享领域,青年群体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公益项目,在线知识分享平台中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青年群体在非物质生产领域表现出显著的共性特征,乐于分享知识的热情,推动不同领域的知识生产激发出蓬勃的创造力。

青年群体热衷知识分享,社会动机“一部分围绕着联系和成员,另一部分则围绕着分享和慷慨”,这本身就是一种身份再造,青年群体“得以用更慷慨、更公开、更社会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从消费到生产价值、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从物质给予到知识共享,青年群体的慷慨行为正经历从物质层面到认知层面的跃迁。

青年群体在网络平台分享知识、技能和时间,从本质上讲,是对自身财富分享的过程,也是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诠释着青年群体从物质到认知的慷慨升华,又蕴含着利他主义,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知识社会,在复杂的网络社会让“我们”为“我们”创造机会。

■ “创造与分享”激发创造潜力

在这种“慷慨”情绪背后,是青年价值观的深刻转变,也是青年网络心态的时代缩影。他们不再将知识视为私有财产,而是将其视作可共享的公共资源。在自由时间共享的过程中,作为分享者的青年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满足,以知识的分享欲、广泛的求知欲、回馈的期待感以及参与的归属感等心态所构成的正向反馈,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知识分享的慷慨行为。

网络时代既为社交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又为青年激发创造潜力、对外呈现自我提供了更多可能。青年群体在网络平台上的自我呈现带来更多自我满足感,因此更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创造和分享知识、修饰和包装自我。这种看似主动的知识分享行为,实则暗含着当代青年锚定自我价值的心理补偿机制。这是青年实现自我的欲望,使得“行为本身就成为一种回报”。

知识的生产与共享,正在成为青年自我展演的一种表达,通过“亲测”“严选”“种草”“拔草”“攻略”等篇幅不小、耗时非短的心血之作,为他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测评,通过精心编排的文字来展现更好的生活经验,通过“专业对口”的专业技能为旁人排忧解难,青年群体分享和展示自我的行为不仅满足了他们自我表达的需求,同时收获了外界的好评,更进一步说,也为知识直接变现提供了可能。

网络时代,知识分享平台的兴起既赋予青年以独特的技术优势,又为青年提供了展演自我的舞台,契合青年群体矛盾的心态特征,即追求个性化表达与难以摆脱外界认同之间的冲突心态。以双向交互替代单向传授、以即时互联替代时空界限,不仅为青年分享欲的释放提供了便捷条件,还为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搭设了互动空间。“知乎”“小红书”“豆瓣”等知识分享平台,以其无门槛、匿名性、交互性等特质,成为有意愿分享经验或知识的青年们大展拳脚的地方。意图分享知识、寻求认同、展现自我的青年们,在网络平台中化身答疑解惑的经验者,在收获认同感和成就感的过程中激发分享热情,也为这个知识共享的时代注入了源源活力。

编辑:余淮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