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进入“500公里时代”
新华社 2025-05-10 19:47

武汉地铁建设迎来新里程碑。伴随着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工程开通初期运营,武汉地铁线网运营里程数达到501公里,迈入“500公里时代”。

20年来,武汉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从1号线一期工程10公里起步,到如今12条线路实现“环通三镇”“织线成网”,武汉地铁覆盖了所有城区并连通鄂州,串起百姓美好生活,重塑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了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前川线二期工程开通

前川线二期工程由黄陂广场站至横店站(不含),线路全长15.11公里,包括青仔村(轨道产业基地)站、百泰路站、黄陂广场站,预留余彭塆站。

10月1日,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建成开通,大量乘客进入地铁站。袁永华 摄

前川线二期与前川线一期、7号线贯通运营后,一端连接武汉南端的江夏区青龙山地铁小镇站,另一端抵达位于武汉北部的黄陂区前川街的黄陂广场站,这条地铁连接武汉一南一北,全长达到84公里,也成为目前武汉地铁最长的线路。它途经黄陂、东西湖、江汉、硚口、江岸、武昌、洪山、江夏等8个行政区,设站36座,列车跑完单程用时约112分钟。黄陂居民搭乘地铁40分钟左右可以到达天河机场,1小时左右可以抵达武汉广场及江汉路商圈。

10月1日,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建成开通,市民乘客参观特色站黄陂广场站打卡留念。袁永华 摄

前川线二期工程最难点是转体施工。由于前川线二期工程多处上跨麻武、京广等铁路干线,为了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影响,工程方先在铁路两侧空地上建成桥体,再进行转体施工。前川线二期工程有5座跨铁转体桥,因此成为武汉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空中转体施工最为集中的地铁线路。今年4月起陆续开始的“转体表演”,在34天时间里连破纪录:

4月18日,武汉地铁首座跨铁转体桥成功转体,桥重2400吨,67分钟转体70.4度,成功上跨麻武铁路,打通了出入前川线车辆段的“咽喉”。

5月15日、16日和22日,前川线二期涉铁一标工程相连的三座转体桥相继完成转体,共跨五股铁路线。这也是国内市政轨道交通领域转体吨位最大、跨度最大的连续梁桥。

5月21日,武汉地铁单体规模最大的转体桥顺利完成上跨京广铁路的转体施工。

5月22日下午2时许,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第5座也是最后一座跨铁路转体桥顺利完成转体。

如何确保转体过程中梁体平衡、就位后标高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是转体施工的重难点。

武汉地铁股份公司业主代表王卫介绍,拿前川线二期涉铁工程中最长的单体桥梁来说,这座转体桥长165米,重1.2万吨,转体时相当于同时举起1万台小轿车。转体当天仅有80分钟的“天窗点”作业时间,项目部利用“基于BIM转体过程数字化实时可视监控系统”,最终确保这座庞然大物顺时针转动65度,实现完美合龙。

地铁出行成众多市民首选

随着地铁线路的延伸,轨道交通因其便捷、准时、快速等特点成为市民出行首选。今年6月24日13时22分37秒,武汉地铁线网总客运量突破百亿,武汉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后,内地第七个地铁客运总量突破百亿的城市,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68%。9月14日,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日客运量再创新高,达到597.54万乘次,6条线路59个站点客流刷新纪录。

居民张松歌2000年在河南入伍,转业后在黄陂扎根。他说,前川线二期工程通车运营后,将给黄陂居民出行提供极大方便,对一些工作在主城区,居住在黄陂的,或者居住在主城区,工作在黄陂的市民来说,能实现地铁上下班,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同时,黄陂区旅游资源丰富,“木兰不夜城”“木兰草原”等旅游景点非常火爆,即将开业的国内最大室内滑雪场甘露山文创城雪世界综合体也对游客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地铁开通后,游客可通过地铁加摆渡车和旅游专线巴士等方式到达旅游景点,为游客来黄陂旅游提供便捷的出行通道。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孙小丽说,20年来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让武汉三镇串珠成线,随着轨道线路的通达性和便利性不断提升,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更多市民将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见习编辑 冯瀚莹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