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常魁星、邵忠田、曹宇婷、孙凯、邵惠芬、黄祖芳、孟明莲)“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5月8日,由中红网主办、江苏九洲投资集团承办的第120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在江苏省常州市舜山小镇万怡宾馆举行。毛主席警卫、“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长孙、《工人日报》原纪委书记李耿成,中红网总编辑江山,《世界英才》杂志社社长董文林,国际玉雕大师邵忠田,宇婷访谈专栏主持人曹宇婷,九洲集团副总裁、党委委员、九洲创投公司总经理罗实劲,九洲集团总部党支部书记蔡赟岚,九洲农文旅公司总经理方世宏,九洲环宇副总经理、环宇党支部书记周洪方,常州市天宁区拥军优属协会会长王国根等百余人参加活动。江山总编辑、方世宏总经理共同主持活动。
毛主席警卫李耿成在毛主席故事大讲堂上作题为“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的讲座
毛主席警卫李耿成在毛主席故事大讲堂上,作了题为“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的讲座,分两个部分:“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我为毛主席站好岗。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李耿成说,我奶奶即人们常说的戎妈妈这位“子弟兵的母亲”,她是河北省平山县妇女的代表,是全中国妇女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所有妇女的代表!网上有一个用老电影的片名编写的小段子:“我叫《小铃铛》,家住《槐树庄》,左邻《白毛女》,右邻《李双双》,屋前《分水岭》,屋后《沙家浜》,东望《龙须沟》,西看《汾水长流》……”。《槐树庄》电影的主人公郭大娘,她的原型就是我的奶奶戎冠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奶奶带领妇女抬担架、送公粮、做军衣军鞋,积极支援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救护八路军伤病员,把他们从鬼门关夺回来,一些伤员分别时,眼含热泪,喊奶奶“娘”!
我的奶奶戎冠秀1896出生,河北省平山县下盘松村人,中共党员,她早年投入抗日救亡,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草,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带头送子上前线,积极支前,照顾伤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她历任村妇救会主任、识字班校长、村党支部副书记、乡党委委员、县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妇联代表、全国以及省妇联执委。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出席“开国大典”,曾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特别是1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是拥军爱民的一面旗帜。我奶奶即人们常说的戎妈妈这个“子弟兵的母亲”,她是咱们平山县妇女的代表,是全中国妇女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所有妇女的精神!
奶奶事事处处都带头。在扩军大会上,奶奶第一个发言,她说:“我有3个儿子,全报名,验上哪个哪个去,都验上了都去!要是不嫌我老伴老,让他也给咱八路军喂马。”在奶奶的带动下,革命老区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着上战场的动人情景。我叔叔参军后多次立功受奖,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当时是炮兵连长。在往后的岁月里,奶奶又先后送4个孙子、1个外孙和1个外孙女参军,报效祖国。解放后,奶奶一如既往地坚持“拥军爱民”,她对子弟兵的爱深入到了骨髓。在到部队慰问的时候,她总是带着针线包,随时随地给战士缝补。记得在我7岁时,我奶奶去山上给太姥姥上坟,路过半山腰的时候,奶奶拿出祭品祭奠。我就问,奶奶在干什么?家人告诉我说,奶奶在祭奠曾经牺牲在这里的八路军战士。虽然不知道姓名,但他是为我们老百姓牺牲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建军60周年前夕,奶奶同县妇联的同志一起做了双纳底布鞋,寄给了聂荣臻元帅。聂帅很快就回了信。信中说:“这双鞋虽然很普通,但它包含了老区人民的心意,是军民鱼水情的结晶。”聂帅把这双鞋摆放在自己住室的茶几上,寄托了对奶奶的无限怀念之情。党和国家也没有忘记我奶奶,给予了她很高的荣誉。她多次被评为全国劳模和三八红旗手标兵。2009年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人物”即“双百人物”之一,当选为全国第一至第五届人大代表。戎冠秀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妇女运动史的史册里。
奶奶的英雄事迹,还被编成话剧《戎冠秀》,拍摄成电影《戎冠秀》和《槐树庄》,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戎冠秀》,创作了木刻连环画《戎冠秀》,写了歌剧《戎冠秀》,中央电视台已播放了16次。徐悲鸿、罗工柳为我奶奶画像题词,河北梆子《子弟兵的母亲》进京演出,全国人大原委员长栗战书观看了演出后,动情地说:“咱这个戏编得好,演得好,真人真事。我看的时候几次都是想要掉眼泪。真是勾起了我很多回忆,觉得非常动情,非常感人。”
我为毛主席站好岗
李耿成说,小的时候,奶奶常给我们和村里人讲见到毛主席时的感人情景,在盛大的国宴上,毛主席慈祥地握住奶奶的双手,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奶奶抖动着嘴唇说:“我叫戎冠秀”。毛主席笑呵呵地说:“这个名字我知道,记得”。这句话像一股暖流刹时涌进奶奶心头,使她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全村人都感到无比幸福,也非常羡慕。那时,我就想,我什么时候能够见到毛主席就太好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真让我赶上了。我在17岁时,来到了中南海一中队,开始给毛主席站岗。耳闻目睹毛主席感人动人的许多故事。
毛主席和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也是非常幽默,并富含哲理。一般,主席出访都由罗瑞卿陪同。罗瑞卿对浙江省原公安厅厅长王芳说:“你的名字王芳的‘芳’字,能不能将上边的‘草字头’去掉,不少人都还以为‘王芳’是个女同志。”这时,旁边的毛主席听到后说:“唉,不能去,我记得王芳你是山东人吧?你们山东的绿化怎么样?”王芳回答说:“不行。”主席说:“什么时候你们山东的绿化搞好了,你就可以去掉那个草字头了!”主席将草字头联系到种草绿化的工作,大家都乐了。毛主席和开国大将肖劲光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次,毛主席对开国大将肖劲光说:“我的那首《采桑子》是为你写的啊,你看,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光’。”肖劲光听后非常感动。从警卫员到厅长到大将,毛主席都是那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毛主席在吃的方面更是简朴,除了偶尔吃次红烧肉,毛主席还爱吃空心菜。原来在主席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主席看后说:”不要搞这些东西,要种上蔬菜,可以解决吃菜的问题。”于是,警卫中队开始种菜,不仅可以供应部队吃菜,主席也吃这些蔬菜。主席还爱吃马齿菜,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野菜。主席还爱吃炸麻雀,当时,麻雀是四害之一,天一擦黑的的时候,我们就到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皇帝的瀛台逮麻雀,那时的瀛台没有整修,麻雀很多,我们逮麻雀回来后,烤一烤,既除了四害又改善了主席的生活。当然现在给麻雀进行了平反。我们还在中南海给主席捞虾吃。在头一天晚上,我们将大竹筐里面放一些棒子骨,做个记号,放进中南海里,第二天一早,将筐一拎,里面就有不少虾。所以,主席在生活上非常的简单,不像大家想的都是大鱼大肉等等。
李耿成向九洲集团赠送红色书籍,自左至右:邵忠田、曹宇婷、李耿成、蔡赟岚、江山、方世宏
毛主席十分关心我们警卫战士,他老人家把金日成主席送的大苹果,北京针织总厂干部职工送的芒果、葵花籽和我们一起分享,只要有好吃的,他老人家都会说:“送给一中队的同志。”毛主席还非常关心警卫战士学文化。亲自给一中队的干部战士上文化课和批改作业。我们一中队专门配备了专职文化教员,负责一中队干部战士学习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6门功课。文化教员享受副指导员待遇。在中南海,我们还能经常见到周总理、朱老总等中央首长。记得党的九大召开后,周总理指挥大家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全场沸腾,令人感动不已。
伟业垂史册,丰碑立心中。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风雨,更臻醇厚。在主席身边哪怕只有一天的时间,总是热血沸腾,也是一辈子的幸福。我们一定要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要把毛泽东思想世世代代宣传下去。毛主席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李耿成的精彩讲座,激起全场热烈掌声。
嘉宾参观舜山小镇红色纪念馆,自右至左:江山、董文林、邵忠田、李耿成
因事外出未能参加活动的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九洲投资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灿放,回到常州后抽出时间,会见了毛主席警卫李耿成,中红网总编辑江山和《世界英才》杂志社社长董文林,大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李耿成、江山、董文林,还分别向刘灿放赠送了红色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