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松林种了4种中药材,茯苓采收当天即售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7日讯 武汉有片山林集8种示范功能于一体,其中包括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区。5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现场探访发现,林中种有4种中药材,率先采收的茯苓当天即已售罄。

今年4月采收的茯苓。杨星火摄

7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大雨山村,这里距离武汉市区约1小时车程。2024年,市园林和林业局选址此地,利用1113亩集体林地,建成武汉市国土绿化质量提升示范项目。该项目集林下经济种植、低产油茶林改造、荒山绿化等8种示范功能于一体。

武汉市国土绿化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入口景墙。李子云摄

记者看到,山腰有一片面积15亩的湿地松疏林,被改造成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区。林间分片种植了茯苓、黄精、白芨、射干等4种中药材。黄精的叶片有点像竹叶,白芨开出的紫红色花朵像兰花。射干尚未开花,其嫩绿的叶片呈扇形伸展,如同一只只张开的大手。这3种中药材长势正旺,而茯苓种植区却空空如也。

白芨种植区。李子云摄

施工管护单位项目负责人杨星火介绍,这批中药材是去年9月种植的。茯苓已于今年4月底采收,两亩地产量1000余公斤,采收当天即销售一空。其余3种中药材采收期为2—3年,将根据生长情况和市场价格行情,确定合适的采收时间。

林下种植的黄精。李子云摄

记者了解到,茯苓是一种寄生在松树上的大型真菌,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这片示范林种植茯苓采用的松木,来自因感染松材线虫病而淘汰的马尾松,其树干经过处理后被截成一段段,埋在土里作为茯苓的寄生体,头一年种,第二年就可采收。

武汉市国土绿化质量提升示范项目所在地。李子云摄

“这些被淘汰的松木原先只能就地焚烧,十分可惜。”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科长沈启涛说,马尾松是茯苓种植接种的优质接木,使用疫木种植茯苓,既可以防止藏在里面的松褐天牛幼虫羽化成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又可以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林业资源。

(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孙姝 张霞)

【编辑:陈明】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