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港区义务教育改革打造省级“样板”
黄石日报 2025-05-08 09:28

4月28日,2025年度湖北省义务教育教学(教研)改革实验区(校)工作交流培训在黄石市中山小学开启。活动现场,黄石港区作为省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的杰出代表,分享了其在教改征程中的实践经验,其“三维四驱”的义务教育改革模式,吸引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为全省义务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黄石港区样本”。

强化保障 筑牢教改坚实根基

在教改推进过程中,黄石港区深知坚实的保障是改革成功的基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教改项目作为重点工作专项推进。在“双减”政策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行动的大背景下,黄石港区紧紧抓住湖北省首批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的契机,立足区域实际,大胆先行先试,从顶层设计入手,进行系统规划和创新实践。

资金投入是教改推进的关键要素。过去一年,黄石港区累计投入6亿多资金,用于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其中,中山小学等6所学校焕然一新,数字化校园系统全面建成,区域学校现代化省级改造圆满完成。这些硬件设施的升级,为教改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让学生们能够在更加优质的环境中学习,为教师们开展多样化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黄石港区善于借助科学的数据指导教改。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为导向,构建了“数据驱动——问题诊断——规划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2016年至2023年,黄石港区已完成两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深入解读监测分析报告,精准把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改实验区建设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支持和明确的问题指向。

在此基础上,该区还制定了《黄石港区教育教学质量发展规划方案》,并建立起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区教育局实施、区教育中心落实督导的三级推进机制,确保教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在这一科学机制的推动下,2024年黄石港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在全市名列前茅,教育质量成为了黄石港区的一张闪亮名片。

聚焦关键 构建特色教改体系

在实验区建设过程中,黄石港区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发展这“三个关键”,提出“评价标准、教研项目、教师专业、课程品牌”“四大驱动”,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三维四驱”教改新样式。

课堂教学是教育主阵地,黄石港区在教学方式上创新求变。基于大概念、大单元开展教学,申报省级重点课题研究教学生态。2021年将课堂教学列为重点改革领域,2024年以学科大概念和大单元(大观念)统整推动教学内容与形式变革,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在学习方式上,各学校创设民主课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如市府路小学的三人行合作模式、中英文学校的伙伴学习、广场路小学的尚真学习群建构等伙伴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中山小学、武汉路小学的项目式学习,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实现双向互动;沈家营小学的“花信”课程,通过种花、探花、品花等活动,将劳动、科学、艺术、语文等学科融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此外,老虎头小学的“333灵动课堂”、黄石八中的“教学练评‘四合一’目标·负担调控健康课堂”、黄石十四中的“德雅课堂”、广场路小学的“三维四段教学模式”等众多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涌现,相关成果汇编成《黄石港区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成果集选》,成为区域课改的重要参考。

质量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黄石港区探索科学评价方式。确立基于情境化、注重能力迁移的评价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度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丰富活动,打破纸笔测试的单一模式,如中学生辩论赛、趣味数学测评等。许多学校还将学生成长过程纳入评价,体现现代教育价值。

在学生发展方面,黄石港区摒弃“唯分数”论,推进五育并举。规范课程开设,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举办科技节点燃学生科学梦想,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成绩优异,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专业引领 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黄石港区围绕打造新手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名师的目标,分层培养、梯度进阶、研训驱动。

赛训结合,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区教育中心将教学全流程分解,组织开展“好课堂”、精品课、优秀作业设计、教师基本功、教育教学论文、赛解题等多种形式的教师专业竞赛。青年教师们在赛课和磨课中不断磨砺自己,提升教学水平。2024年,黄石港区有20节课程入选湖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果。

名师领航,打造学科领军团队。黄石港区现有省市级学科名师和特级教师28人,乡村特级教师1人。这些优秀师资发挥引领作用,以1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为核心,组建配套区级名师工作室,形成“雁阵型”名师领航团队。他们在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专兼结合,组建专业教研队伍。针对区教研队伍不足的问题,黄石港区与中小学合作,选拔一批教研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骨干教师,组建兼职教研员队伍。他们活跃在区域学科活动中,担任设计者和组织者,为推动学科队伍建设和区域教研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色课程 打造“一校一特”新格局

在教改实验的推动下,黄石港区各学校积极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打造特色课程品牌,开发校本课程。中山小学的“慧育”课程、广场路小学的“尚真”课程、黄石八中的“务本”课程、黄石十四中的“德雅”课程、武汉路小学的“点趣”课程等各具特色,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同时,地方特色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老虎头小学的“阳新布贴”、花湖小学的“大冶石雕”、武汉路小学的“阳新扎染”、武黄路小学的“大冶印子粑”等课程,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家乡文化,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如今的黄石港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构建师生和谐平等关系,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五育并举。“三维四驱”教改新生态成效显著,学校在特色课程开发中百花齐放,形成了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新生态。

在未来的教育改革道路上,黄石港区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成果,为全省义务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借鉴,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记者 方晚霞 通讯员 胡飞跃)


编辑:郭明磊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